水产养殖中PH值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环境问题
土壤碱性:鱼塘土壤为碱性土质或水源本身碱性就高,会导致水体pH值升高。
地质条件:养殖水体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特殊,例如在一些石灰岩地区,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等碱性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在水中溶解后会增加水体的碱度,从而使pH升高。
藻类原因
藻类过度繁殖:池塘藻类过度繁殖会大量吸收水中二氧化碳,导致PH值升高。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到下午5点钟左右,pH值往往会升到9.5以上。
光合作用:在白天,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导致pH值升高。
人为因素
使用碱性物质:过量使用生石灰、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调节水质,或者使用含有高量碱性物质的饲料和肥料,会导致水体pH值升高。
缺乏氧气:水体缺氧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质更容易转化为碱性物质,从而升高pH值。
饲料投喂不当:有的饲料中含有较高的碱性物质,长期大量投喂就会导致碱性物质积累,从而使pH值升高。
水质老化
长时间不换水:长时间不换水,导致水体老化,pH值也会逐渐升高。通过增加换水频率,引入新水,稀释原有水体,降低pH值。
其他因素
水体蒸发:在一些气候干旱或者水体面积较小且水浅的养殖池塘中,水体蒸发作用明显。当水分蒸发时,水中的一些酸性物质会挥发到空气中,而碱性物质则会相对富集,从而使水体的pH升高。
底质问题:池塘底部的淤泥如果长时间不清理,其中积累的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进而提升鱼塘的pH值。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中PH值偏高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环境、藻类、人为因素、水质老化和其他一些特定情况。为了维持水质稳定和健康,需要采取相应的水质管理措施,如合理使用碱性物质、增加换水频率、控制藻类数量、定期清理底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