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海鲈鱼需要注意什么

海鲈的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条件

位置与结构: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立池塘。池塘面积一般推荐在3300-6600平方米(约5-10亩),水深至少2米,南北走向较佳,以利于光照和通风。

底部与排水:池底应平坦,最好是沙泥底质,池岸要坚固。池底需埋设进排水管道,确保良好的水流循环。

设施配备:每个池塘应配备1-2台1.5千瓦的增氧机,以维持足够的溶解氧水平。养殖场还应有备用发电机组,以防停电。

水质管理

水源与清洁:使用无污染的水源,水质要求清新,溶氧量充足。

消毒与净化:在放苗前10-15天,每亩使用50-10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进行池塘消毒。定期监测水质,控制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浓度,必要时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水质净化。

水温与盐度:鲈鱼适应的水温范围广泛,但在14℃以上生长最佳。对于海鲈,养殖水体的盐度应控制在5‰以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长速度。

鱼苗选择与放养

鱼苗质量:选择健康、活力强、无特定细菌病毒的鱼苗。海捕苗种需经过适当的淡化处理,以适应淡水环境。

放养密度: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提高成活率和产量的关键。一般建议每亩放养1000-1500尾10厘米左右的鱼苗,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拥挤引发疾病。

饲料与投喂

饲料类型:鲈鱼主要以低值杂鱼为食,也可以辅以人工配合饲料。随着鱼体的增长,逐渐从鱼浆过渡到切块或颗粒饲料。

投喂方法:要搭设固定投饵点,选择位置适中地方,用竹、木跳板伸入池中水面,距池岸6~7米,这样,饵料投撒面积大。日喂3~5次,后期随鱼体长大,按鱼体重的3%~5%投喂,日投2次。海鲈不喜强光,日出和日落时摄食旺盛,投喂时应掌握“慢、快、慢”的原则。

水质调节

水质要求:海鲈系底栖性鱼类,喜欢在清洁、溶氧量较高(4~6毫克/升)、透明度在30~40厘米的水体中生活。在成鱼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灵活及时加注新水。

换水与增氧: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十分重要,主要方法有: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越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夜晚可投放“三兴颗粒氧”和开动全部增氧机、白天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

病害防治

常见病害:包括氨氮中毒、肠炎病、烂鳃病、车轮虫、斜管虫和聚缩虫病等。

防治方法:定期监测水质,及时捞出死鱼,保持水体清洁,定期使用生物制剂或药物进行水体消毒和病害防治。例如,使用沸石粉中和氨氮,使用“克毒丹”和“乳酸菌”治疗肠炎病,使用复方新诺明和“克毒丹”治疗烂鳃病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海鲈的养殖成活率和产量,降低病害发生率,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