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牛黄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选牛

选择4至10岁年龄段的壮牛,品种和公母不限,失去繁殖或役用能力的牛也可以。

在手术前12小时禁止喂食和饮水,并检查牛的脉搏、呼吸及活动状态是否正常,确保牛健康无病。

胆囊部位

手术部位为牛体右侧肝脏下缘的胆囊部位。具体位置是从牛肩胛1/3处往后划一直线,直至与倒数第2、3肋骨相交的地方。

公牛在第10至11肋骨间,母牛在第9至10肋骨间。

皮肤消毒

将手术部位的牛毛剃光,用肥皂水或来苏尔水冲洗并擦干。

使用5%的碘酊涂擦两次,再用70%的酒精脱碘消毒,干后盖上敷布,周围覆盖上清洁的塑料布。

手术方法

将牛四肢捆绑,向左侧卧倒在地。

在手术部位的两肋骨中间,沿肋间走向切开皮肤和肌肉8至12厘米。

按肌肉纤维走向分离肌层,用镊子提起腹膜并剪开3厘米的小孔,使胆囊露出。

将食指伸入腹腔内,沿着肝脏边缘把胆囊轻轻拉出,在胆囊壁上部血管较少处剪开约2厘米长的小口,让胆汁流出。

将大小适当的异物核(如海浮石或鸡蛋大小的塑料制品)置入,并用注射器向囊内注入大肠杆菌液2毫升。

用胃肠缝合法将胆囊缝合好,并用1%的新洁尔灭消毒液洗干净,然后将胆囊移回腹腔内。

用连续缝合法缝腹膜和肌肉,用间隙结节法缝合皮肤,最后擦干皮肤上的血渍。

取黄

一般在手术后一年左右即可取黄。

取黄时,打开胆囊,找到置入的异物取出即可。异物上粘附着一层较厚的黄色物即是牛黄。

取黄的同时,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异物核第二次置入,继续培植牛黄。一般一头健壮牛可培植2次至3次。

采收加工

取出的牛黄用吸水纸吸去水分,除净表面的黏液、血液、胆汁和污物,随后烘干或晾干。

干燥后,将核心外表的黄色物刮下来,便是牛黄的成品,可装。

建议

环境选择:牛黄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到30摄氏度,土壤要求松软、富含有机质。

疾病防治:定期巡视植株是否有病害或虫害的迹象,采用物理或生物控制的方式进行防治,避免使用过量的农药。

养殖管理: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避免积水,定期松土以改善土壤通气性。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人工养殖牛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