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膳鱼(通常指的是黄鳝)的方法如下:
鱼池设计
鱼池应遵循“防逃、易捕、进排水方便和模拟自然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
鱼池大小一般为6~10平方米,池高25~30厘米,室外养殖池稍高。
鱼池可以单砖砌墙,内抹水泥或垫塑料薄膜,若干个规格相同的小池串成一排,但进、排水口要各自独立。
鱼池排水口稍低于池底,进水口设置在食台正上方,与排水口相对,位置一般距池底15~20厘米,溢水口距池底20厘米,室内养殖可不设溢水口。
各水口直径为5~6厘米,要围以尼龙网,既利于粪便排出又可防止鳝鱼逃逸。
鱼巢一般设置在鱼池四角处,可将瓦片或断砖石块堆放在一起,间隙比鱼体稍大一点,但不可太宽,也可用竹管、PVC管等代替。
鱼池留出1/3面积来设置食台,可用木条、尼龙网钉成长方形框,也可从市场上购买塑料小盘。
鱼种处理
成鳝鱼种规格要一致,一般为40~80条/公斤,要健康活跃。
鱼种应及时消毒,可用3%~5%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左右,或用8~10ppm漂白粉溶液浸泡10分钟,效果较好。
有寄生虫尤其是中华颈蛭时可用0.2%的敌百虫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或用8ppm硫酸铜液浸洗鱼体5分钟。
鱼种放入鱼池之前,最好用大塑料盆暂养1~2天,然后进行高密度锻炼(密度为5公斤/平方米),每3~4小时彻底换水一次。
鱼种的放养密度一般为1.5~2.5公斤/平方米,技术管理水平高时密度可稍高,但不宜超过5公斤/平方米。
日常管理
水质管理:室内水深保持在5~8厘米,室外保持10厘米左右,炎热季节可加深到15~20厘米。因水位浅,鳝鱼排泄量大,水质极易恶化,因此更勤换水,一般夏季3~4天一次,春、秋季7天一次,且每次换水要彻底。
投饵:鱼种放养后,要用7~10天甚至更长时间驯化鳝鱼吃食配合饲料,吃食正常后,投饵要做到“定时、定量和定点”,并通过观察鳝鱼摄食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静水无土养殖的主要病虫离有毛细线虫病、肠炎病、细菌性烂尾病、打印病和赤皮病等。驯化吃食成功后,要立即着手药物(如敌百虫、驱虫净)拌饵进行杀灭。其他病害的防治方法如同有土养殖。
越夏和越冬:室内越夏容易,室外养殖一定要考虑遮荫,高温时要采取加深水位、用地下水调节温度等措施。越冬一般越冬在有土养殖池进行,分为带水和不带水越冬两种。带水越冬水深20厘米左右,但要放草、树枝等物防止个池结冰。不带水越冬即在鳝冬眠前排尽水,泥层保持湿润,上盖稻草等保温物即可安全越冬。有条件的地方,冬天室内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使鳝鱼打破休眠,冬季仍可生长。
养殖场地选择
黄鳝对环境适应性强,对水体、水质要求不是很高,既可以利用一般池塘也可以用水泥池养殖。
选择养殖场地时应该选择洞头保暖、夏天避阴、土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并能有保持常年有微流水,周边无污染的环境。
饵料投喂
黄鳝为肉食性鱼类,主要饵料为蚯蚓、蝌蚪、蝇蛆、小鱼小虾、蚕蛹、蜗牛、蚌肉等,其中以蚯蚓为最佳。
黄鳝也可以用一些植物性食物喂养,如麦麸、大米、瓜果皮等。
当动物诱饵不足时,黄鳝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应及时清理腐败变质的残饵,并根据每天的投喂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以没有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