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鱼的养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大规格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
大规格苗种培育
放养密度:每亩3万尾至5万尾。
饲料投喂:放养后至10月底,饲料投喂量为鱼体总量的5%,饲料系数1.3左右。
越冬管理:10月底至翌年3月底,搭建塑料大棚越冬,放养密度2万尾至3万尾,饲料投喂量为鱼体总量的1.5%至2%,保持水温20℃以上。
成鱼养殖
放养密度:4月初放养100克至150克的大规格越冬苗种,每亩放养4000尾至5000尾。
饲料投喂:使用罗非鱼或塘鯴鱼饲料(蛋白含量28%至32%),投喂量为鱼体总量的3%至5%,饲料系数1.3左右。
日常管理:每天至少巡塘一次,观察池塘周围环境和鱼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偏碱性,PH值保持在7.5至8.5之间。定期泼洒生石灰粉进行消毒,及时清理剩余饵料和病鱼。
疾病防治
饲料管理:投饵时添加预防疾病的药物,定期对全池泼洒生石灰粉。
水质管理:适当增加池水深度,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控制PH值在偏碱状态。
巡塘观察:每天至少巡塘一次,发现病鱼立即捞出并隔离饲养,然后对鱼塘进行消毒。
养殖设施
大棚越冬:在越冬期间搭建大棚,保持水温在20℃以上,以提高成活率。
养殖效益
产量:亩产可达5000千克以上。
成本:养殖成本每公斤约8元,成鱼价格每公斤约11元至12元,亩纯利约1.5万元。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有效地养殖巴沙鱼,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建议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点进行养殖,并严格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管理和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