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泥鳅小鱼需要以下步骤:
建池
选择靠近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修建养殖池塘,并向池塘里喷洒生石灰进行消毒。
池塘面积一般为300~500平方米,最大不超过1333.33平方米,池深70~80厘米,并在排水口附近挖6~10平方米、深60~80厘米的集鱼坑。
水质管理
保持流水或定期更换补充新鲜水,以保证水中的含氧量。
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
放种
先往池塘里施加腐熟的有机肥,再选择体质健壮、外表无伤、大小均匀的泥鳅苗投放。
规格为体长5~7厘米的鳅种的放养密度为80~100尾/平方米,同时可在鳅池中搭配放养5~8尾/平方米的鲫鱼。
喂食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可喂食牛粪、米糠、麦、蝇蛆等食物,一般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根据泥鳅的摄食情况来定。
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日常管理
每天查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并做好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工作。
加强巡塘管理,勤作日记,发现池塘设备有破损情况及时修补,以防出逃。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病害防治,确保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注意事项
泥鳅适宜生长的水体温度在10-30度之间,温度低于10度时,要向池塘中覆盖稻草,或者向池底增加淤泥,让泥鳅顺利越冬,温度高于30度时,要每隔3天换水一次,并向池塘上空搭建竹帘,避免泥鳅受到阳光直射。
防止天敌如老鼠、蛇等侵害。
及时分池,防止养殖密度过大导致缺氧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泥鳅小鱼,并确保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