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生菌怎么养殖

东北野生菌的养殖方法如下:

铺料接种

在接种前,菇棚需要预先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堆肥上床铺料时,要求疏松平整,四边与床沿垂直整齐,料厚约20厘米,接种后再铺盖3-4厘米厚的培养料。

菌种应洁白浓密,均匀一致,结块性好,无杂菌,不"吐"黄水。

每平方米床面使用的菌种量根据菌种类型有所不同,一般使用麦粒瓶装菌种1瓶或罐头瓶500毫升的菌种1.5瓶,或用粪草菌种2-3瓶(罐头瓶)。

发菌培养

发菌初期菌丝生长量低,一般不需要通风,当菌丝吃料达到5厘米以上时,每天通风2-3次。

菌丝长到料层的一半后,在无风或微风天气时,要求夜间整夜通风。

覆土之前必须昼夜不间断地通风换气,为防止通风引起培养料大量失水,要采取地面喷水提高棚内空气湿度,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经常保持在75%-80%。

环境控制

栽培时间的安排主要利用自然温度,在发菌期间要防止气候突变,尤其是持续高温对菌丝的不良影响,要及时采取通风、喷水等降温措施,将菇棚内温度控制在菌丝生长的适温范围内。

选择适宜品种和地点

选择适宜当地食用菌的品种和合适的林地,春秋季节在树间挖25-30厘米深的坑,坑的大小根据要下的菌种量来决定,坑里浇遍水后覆上2厘米左右的土,主要起保湿作用。

保持湿润

野蘑菇需要湿润的环境来生长,根据蘑菇品种,每天喷水或保持菌床湿润。如果是在菇菌包中种植,按照包装上的说明保持湿润。

其他管理

覆土后还需浇遍水,覆土主要起保湿作用,树林里的腐殖质是蘑菇喜欢的优质又环保的好肥料,撒在覆土上。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东北地区进行野生菌的养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野生菌可能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菌种进行调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