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加强养殖水质管理

加强养殖水质管理是确保水产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水质管理措施:

提升池塘水位

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可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

增加水体溶氧

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

生物调控水质

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 ,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池塘进换水

池塘进换水是改善池塘水质的必要措施,经常进排水可以增加池塘氧气的供应,不仅可以排出代谢毒物,还能补充池内小型饵料生物和控制池塘内单胞藻类的密度。高温季节进换水可以有效的改善池塘底质条件和降低水温。换水量可根据生长个体的不同生长阶段、水温以及天气情况、个体活动情况和水质情况来确定。掌握好进排水时间是进排水的要领。一是白天少换、晚上多换;二是天晴少换、天阴多换;三是有风少换、无风多换;四是大池少换、小池多换;五是池内生物量过高多换、否则少换;六是水色过浓透明度低于20厘米多换;七是进换水时,要先排后灌,排底层水,灌上层水。

物理方法

使用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加大水体循环。将池塘水形成上下对流,将上层溶氧输入到底层,散逸水体中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定期放出或抽出底层污染水,注入新鲜水。排出被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水体,降低池塘污染因子,减轻水体压力。

化学方法

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池水酸碱度,使其能达到良好水质标准的pH值范围。最好在晴天上午9点使用,不宜在下午使用。

定期对水体消毒和改良底质。在养殖过程中全池泼洒氯制剂两次,起到灭菌的作用。定期使用底如意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分解底泥中的粪便、残饵等有机质,改善底泥微生态环境,增强水体活力,促进水体良性循环,保持水质稳定。

生物方法

通过肥水,外泼一些乳酸菌(水乳益)或者em菌(E能净)之类的,促进水体中有益藻的生长,从而抑制有害藻过分繁殖,给池塘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藻相系统,为养殖动物提供充足的溶氧和生物饵料。

交替使用化学改底剂和生物改底剂,通过化学氧化池塘底部的有机质,间隔四五天再用生物改底去分解。

日常维护

定期巡塘,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和饲料投喂量。

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水温、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质良好。

水源选择与处理

选择良好的泉水、井水和江河流动水,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避免使用坑塘死水和旱井苦水。

对水源进行沉淀、过滤和硬水软化处理,并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水质安全。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加强养殖水质管理,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