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泥鳅养殖怎么养

无土泥鳅养殖是一种采用非泥土材料如多孔塑料泡沫、木块、水草等来替代传统淤泥养殖泥鳅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多层次、立体化利用水体,便于商品鳅的捕捞,并且有助于提高泥鳅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以下是无土泥鳅养殖的具体操作方法:

养殖池建设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立养殖池。

池塘应东西走向,长宽比为2:1,面积为5×667平方米,池深0.8—1米,水深0.4-0.6米。

池壁泥土应夯实,并沿池四周用网片围住,下端埋入土中10厘米,上端高出水面20厘米,以防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进入。

隐蔽物设置

使用多孔塑料泡沫、木块或混凝土块,大小、厚度、间距与多孔塑料泡沫相同,重叠后铺排在水中,从底往上排布。

栽植水草(如水葫芦等),漂浮在水面,覆盖水面2/3左右,为泥鳅提供遮阳隐蔽和调节水温的作用,同时净化水质。

水质管理

无土养殖模式要求水质保持“肥活嫩爽”,不能有异味、异色。

夏季高温为生长旺季,应经常换水,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保证微水流进行循环。

苗种投放

在放养鳅苗前,对池塘进行清整、改造、消毒,并用生石灰清塘。

鳅苗放养前用8—10mg/L漂白粉溶液进行浸洗消毒,浸洗消毒时间为20到30分钟。

放养密度为每亩80尾/公斤的苗种1100公斤,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份,平均水温15℃以上。

饲料投喂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鱼粉、鱼浆、蚕蛹、动物下脚料以及麸皮、米糠、豆饼、瓜菜叶子等植物性饵料。

水温在16~20℃时,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占60%—70%;水温在21—23℃时,动物性饵料各占50%。

日常管理

定期观察池塘,定期加水、换水,保持水质稳定。

防治病害,及时捞出病鳅,防止病害扩散。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高效的无土泥鳅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