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养殖河虾的情况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和趋势。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水质恶化问题
湛江作为全国最大的产虾基地,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过高和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局部海域水质恶化,虾塘发病面积上升,甚至出现虾塘绝收现象。
养殖污水未经科学处理直接排放,引起海水富营养化,加重了海域污染。
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
湛江市采用仿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加入活体卵囊藻等方式,增加水体溶氧、降低氨氮及亚硝酸盐,为对虾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同时杜绝药物使用,保证水体安全,净化海水环境。
这种养殖模式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和风险,提高了对虾产量,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养殖规模和效益
湛江对虾产业在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量上均位居全国第一,年实现产值200多亿元,带动100多万人就业。
然而,近几年养殖情况不理想,连续多年养殖成功率下降,许多虾农亏本,部分客户转养其他品种或放弃养殖。
养殖环境与问题
湛江的养殖池塘以高位池为主,水泥护坡、水泥底,中间排污,池塘面积和深度较大,增氧能力较强。
养殖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水质、盐碱度、富营养化程度、空气湿度等,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进。
市场竞争力
湛江对虾产业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和产业链的完善,湛江对虾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总结:
湛江养殖河虾在技术和模式上已有显著进步,特别是在生态养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水质恶化、养殖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未来,湛江对虾产业需要在保持产量和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