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养殖鲫鱼以准备过冬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改善池塘放养环境

选择向阳、水源充足、池底保水性好的池塘进行越冬。

成鱼塘的水深应不低于1.8米,以防止结冰后池底水温过低,并确保池塘溶氧量充足。

在越冬前1~2个月停止施有机肥,防止氨氮浓度过高。

使用水质净化剂彻底降解和驱除水体中的氨氮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并配合消毒剂对池塘进行消毒。

鱼种放养密度合理

选择在连续晴天的中午放养鱼苗,以减小放苗前水温与越冬池水温差,使鱼苗尽快适应。

入越冬池的鱼苗应保证体质健壮、无损伤、规格整齐,入池前可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等浸洗消毒,但应注意用量要适度。

主养鲫鱼以异育银鲫、彭泽鲫、湘云鲫为主,为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

每亩放养鲫鱼夏花0.8~1.2万尾即可养成规格50~60克鱼种。

塘口管理

越冬前进行清塘,消灭水中敌害生物,改善底质,防止底质恶化。

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处理,预防冬季和开春鲫鱼竖鳞病、水霉病、赤皮病以及寄生虫病发生。

水质管理

清塘进水后进行肥水工作,适当施用有机肥,培育藻类与浮游生物,为日后入池的越冬鱼种提供基础饵料。

使用有益菌(如EM菌、芽孢菌)调节水质,增加水中的有益菌含量,防止藻类老化。

减少杀虫剂的使用,以免破坏水体生态环境,造成藻相和菌相失衡。

投饲管理

坚持投喂,并尽量延长投饲时间,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增强鱼种的抗寒力,提高越冬成活率。

日投喂量根据鱼体生长情况、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强度而定,采用定点投喂。

鱼种管理

选择就近购买的鱼种,若需外地购买,建议提前实地考察,避免购进劣质鱼种。

在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对鱼体消毒浸洗5~10分钟,以清除鱼种体表的病原体,预防水霉病发生。

其他措施

在水温合适的时间还可以投喂,促进性腺进一步发育。

加强管理,确保池塘环境稳定,减少鱼类的应激反应。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鲫鱼在夏天的养殖效果,并为冬季的越冬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