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好养殖水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水质变化、天气变化、养殖鱼虾的生长进程以及投喂管理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调水方法和建议:
定期加注新水
定期注水可以稀释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硫化氢等,并维持水质稳定。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在水质恶化严重时,可以采用换水措施。
定期搅动底泥
搅动底泥有助于分解底质,间接控制水质变化。一般每10-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
使用增氧机增氧
增氧机可以促进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在晴天中午、阴天清晨和阴雨连绵天气半夜开机增氧,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
适当追肥
施肥可以保持浮游植物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养殖动物食用,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改良水质。选择高含量的有机酸或浓缩肥水产品,使用时注意少量多次撒施。
使用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浮游生物可利用的营养,定期投放这些微生物制剂能有效调节水质。
水体解毒
使用有机酸等解毒剂稀释缓解杀虫剂等化学药剂对养殖对象的毒害影响,选择高含量且浓缩的产品,使用时注意用量和携带方便性。
净水
使用微生态制剂将水体中、上部的悬浮有害物质统一沉入池底进行有效分解,延长水体良好时间段。当水体浑浊、不良时,使用芽孢杆菌等菌种进行分解。
生物改底
对于底部有害有机物等残留物质,使用速效改底片分解水底有害物质,再辅以乳酸菌、放线菌等菌种进行改底,改善底质环境。
清塘消毒
在放养前彻底清除池塘的淤泥,消毒池底和池壁,减少病原菌和寄生虫数量,为养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合理施肥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提供充足营养物质的同时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水体污染。选择多效肥水先锋等专用肥水产品,注意控制氮、磷、钾等营养盐的含量。
补菌补藻
添加小球藻、硅藻等优质藻种和有益菌如EM菌、乳酸菌等,促进有益藻生长,抑制有害藻繁殖,净化水质,提高养殖生物的抵抗力。
增加溶解氧
通过增氧设备或化学增氧剂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有利于水产动物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定期巡塘,观察水色、透明度、气味等指标,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水质。
稳定池塘pH值
维持水体pH值在7.5-8.5之间,有利于水产动物生长。在养殖前期池水水温较低、载鱼量小时,水质较好,pH值较适宜。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好养殖水,保持水体环境稳定,促进养殖生物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