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河蟹过冬怎么养殖

养殖河蟹过冬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整修塘口

确保蟹塘水源充足,清理周边杂草,塘底无漏洞和不渗水,保持一定厚度的淤泥。

蟹塘四周搭建防逃挡板,埋入地下踩实,高出水面0.4-0.5米,确保挡板连接处无漏洞。

水位控制

为保证塘底温度,河蟹越冬水位要保持在1.5米以上,水体结冰后要保持冰下水位在1.2-1.5米以上。

饲养投喂

螃蟹越冬期代谢水平低,但仍需定期投料,频次可依天气情况适当降低。

水温较高时可加投煮熟的玉米、小麦、冰鱼等,水温过低时应及时停料,避免饲料浪费和塘底污染。

改底消毒

尽管摄食量减少,但仍需每天投料,残饵和粪便会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因此应坚持改底,频次适当调低。

定期消毒,可交替使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苯扎溴铵等消毒剂。

冰期管理

定期监测水深和水体各项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pH值、溶氧等,确保水体溶氧量>4mg/L。

放入蟹笼越冬

北方地区可将蟹种装入蟹笼沉入深水池塘,使蟹种在封冻后处于冰层以下,保持一定的水位和水温。

放入土池越冬

选择水位保持在1-1.2米以上的土池,经清整、消毒,并建好防逃设施后,蓄水至1米以上,移植水草,覆盖面积占全池水面的1/3左右。

保持充足的水草

河蟹苗种塘的水草覆盖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一半以上,水草多底部温度相对高,有利于蟹种冬季聚集、攀爬、隐蔽和摄食。

保持适当的水位

河蟹苗种塘冬天水位不要太低,一般建议保持60-80厘米,避免水温波动大。

水质管理

冬季要保持一定肥度,水中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定期检查水质,适时增氧,防止水体结冰。

适时投饵

天气晴暖、水温较高时,河蟹会出来活动,可以适当投喂,投喂量约占蟹重的0.5%-1%,每3-5天一次,最好投喂部分新鲜冰鱼或颗粒饲料。

冬季病害预防

加强底部改良,防止出现黑地板,适当消毒,预防黑腮等疾病。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河蟹越冬的成活率和回捕率,确保河蟹安全度过冬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