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缸养殖鲳鱼怎么养殖

水缸养殖鲳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准备

水质调节:在投放鱼苗前2周,池塘水位高度应在80 cm左右,用温水浸泡茶籽饼24小时后均匀洒在池塘里,每1亩地用10 kg茶籽饼以杀死异种鱼卵。池塘水质应施发酵有机肥调和,每1亩地施肥量为100~150kg,待池塘水颜色出现黄绿色时,即可投放育苗。

换水与加水:鱼塘应每天加水5~10 cm深,直至水位在1.5 m以上,然后逐渐转向换水,每3天换水1次,换水水位高位为20 cm。

鱼种放养

暂养池培育:在水温超过20℃时,将3 cm大小的鲳鱼投放至暂养池,培养密度为2 500尾/亩。暂养池中可投喂卤虫幼体或浮游生物,1周后投喂鱼糜与30%粉状鳗鱼混合物,每天投放3次,投放量约为1 000~1 500 g/万尾。

池塘混养:将鲳鱼投放至池塘混养时,养殖密度为5 cm长鲳鱼苗200尾/亩、1.5 cm长对虾苗4 000尾/亩。

饲料投喂

饲料类型:鲳鱼饲料含有43%粗蛋白,饵料应逐渐从卤虫幼体或浮游生物向配合型饲料转化。

投喂量:水温低于20℃时,每天投放2次,投放量为池塘中鱼类总重的8%~10%;水温达到25℃以上时,每天投放3~4次,投放量为池塘中鱼类总重的15%以上。闷热天气不宜投放过多。

增氧措施

增氧设备:在高密度精养的情况下,应配置增氧机等增氧设备,并在夏天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病害防治

生物防治:使用生物净水剂和光合细菌等防治病害,每20天使用一次光合细菌,养殖后期每10天使用一次,用量视产品说明。

药物预防:每月1—2次在饲料中加入大黄、穿心连、板兰根等中草药,以增强鱼虾免疫力,预防鱼虾病发生。同时,每10天在饲料中加入0.2—0.4%的Vc、多维等营养物质1—2次,增强鱼虾抗病能力。

日常管理

水质监控:在整个养殖期间,需要定期检查水质,确保水质稳定,避免污染。

投喂规律:根据天气、水温和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和投喂时间,避免浪费饲料和污染水质。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在水缸中成功养殖鲳鱼。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