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养殖白对虾的方法如下:
池塘准备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塘深度一般控制在1.5米左右,底泥要松软富含有机质。
在放养前,需要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注入新水,并进行适当的肥水调节,以培育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
虾苗投放
选择健康、活力强、规格整齐的虾苗,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放养时,应选择在天气晴好、水温适宜的时候进行,避免在恶劣天气下放养。
投放时间建议傍晚,气温开始下降为宜。将装虾的塑料袋放在鱼塘内浸泡20分钟,待袋内外温度基本一致才可投放虾苗。
水质管理
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保持水质稳定,需要定期进行换水、增氧和调节水质等操作。
养殖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通常的整治方式是在水池中按比例施入氮、磷肥。透明度保持在25-40厘米,中后期应保持在35-45厘米。
饲料投喂
根据虾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性,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投喂量。投喂时要定时、定点、定量,确保虾能够均匀摄食,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
可投喂一些小贝类或鱼浆,也可投喂一些配合饲料。在拌料中加入微立旺的丁酸梭菌,预防肠道问题。
病害防治
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需要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消毒、合理投喂、提高虾的免疫力等。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防止病害扩散和造成损失。
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避免对虾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例如,红腿病发生后,可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烂眼病发生后,可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
日常管理
定期巡查池塘,观察虾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喂策略和水质管理措施。
及时清除池塘底部的残余饲料和排泄物,保持底部清洁,避免有害菌滋生。
适时捕捞
根据虾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捕捞时间,一般可在虾长到一定规格后进行捕捞,以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水田养殖白对虾,提高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