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血雁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建造场所
选择饲养场所时,应尽量符合血雁的野生习性。除了栖息室外,还须有广阔的活动场地。活动场内应设有人工水池,并栽种花草树木,水池里可以培植藻类。
雁舍可以搭建得简单一些,在水塘边钉上木桩,然后用尼龙网围成围网和天网。天网的高度离地约2米,再拿竹竿和石棉网搭起简易遮阳、雨棚,实行全圈围露地养殖,以保持其野性本质。
大雁圈舍要求采光充足,通风良好,并且保持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工作,保证水源充足、良好且清洁;冬季则要加强保温,注意防寒保暖工作。
孵化技术
在野生状态下,大雁的性成熟期为2岁左右,但人工饲养时,性成熟的时间可以缩短至最短7~8个月。人工养殖应按公母1∶3的比例调整好雁群,并接种疫苗(如亚洲鸡瘟等)。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尽量多供给青绿饲料。
人工养殖大雁每隔2~3日产蛋1枚,年产蛋90~120枚。管理方式和孵化条件与家鸭、家鹅相似,只是孵卵的次数与时间略有增加。养殖规模较大、种蛋数量较多的饲养单位,最好采用孵化器械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时温度应保持在36~38℃,湿度保持在60~70%,每隔3小时翻蛋一枚,翻转角度为90度。
养殖管理
雏雁生长速度快,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差,因此要精心喂养。育雏室温度应保持在30~20℃,由高至低。开水雏雁出壳后24小时内,每羽喂1~2滴0.2%的高锰酸钾水,然后再喂清洁饮用水。
开食后2~3小时便可开食,用煮至半熟并用清水滤过的碎米加适量鱼粉拌匀,均匀撒在塑料布上任其自由采食。6~7月龄后可用配合饲料添加适量青绿饲料或蚯蚓等饲喂。30日龄后,逐渐降低饲料内的粗蛋白质含量,增加青绿饲料,促进雁长骨架,提早发育。
7~8日龄后的雁雏能在大塑料盆中嬉水,1月龄后可赶入池塘中任其自由嬉水。嬉水有益于生长与清洁。
育成雁管理:45日龄至产蛋前的育成雁,消化道容积已逐渐增大,消化能力增强,是骨肉与大羽迅速生长阶段,一般日喂3次配合饲料,或精、粗、青绿料的搭配饲料。夏季要防止饲料发霉、变质;秋季抽羽季节要适当增加精料比例;冬季则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粉,如豆秸、花生秧、玉米秸等。
放牧与饲养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采用半散养的方式,放牧地点应选在无工业废物、农药等污染,具有清洁水源、牧草丰富的地方。放牧前要进行断翅,一周后伤口愈合后即可放水放牧。
在圈养的条件下,可以喂各种杂草粉和各种农作物的秸秆。大雁属杂食性水禽,可以大群放牧吃嫩草、溜麦等,主要活动场地在稻茬地、河坝滩涂、山坡等,不用补饲就可达到一定的体重。
防逃措施
为了防止大雁逃逸,可以建设天网限制大雁的活动范围。首先在水塘边砌2.5米高的红砖立柱,然后在立柱顶端架设铁丝或钢丝,最后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将水塘区域围起来,并把尼龙网安装到立柱顶端的铁丝上即可。
另一种常见的防逃方法是剪羽,剪羽要选择在晴朗的天气进行,捕捉时要轻拿轻放,不要伤及大雁。当大雁群进入雁舍采食时把大雁关住(或者将大雁赶进雁舍),然后2个工作人员配合操作,其中一人双手抓牢大雁,另一人拿剪刀把将大雁左边翅膀(或右边翅膀)的羽毛剪掉即可,这样大雁就飞不起来了。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人工养殖血雁,并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