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养殖螃蟹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池塘建设、水质管理、水草移植、放苗密度、投喂管理以及防逃设施等。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步骤指南:
池塘条件
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最浅处10cm。
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
池塘坡比一般在1:1.5以下,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放苗前半个月进行。
移植水草
水草种类包括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
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或水泥板。
放苗密度
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重复2—3次。
放苗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
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投喂管理
做到“四看四定”,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主要投喂肉类饲料和植物性饲料,禁用存放时间长而变质的饲料。
-用料次数应根据气候温度的变化而定。
水质管理
确保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
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避免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使用生物制剂和有机肥改善水质,保持水体肥而爽。
防逃设施
采用塑料薄膜或水泥板建造防逃墙栏,高度约1.8米,埋入土中30cm,上面加5目铁丝网或尼龙织网。
其他管理
看护房建设,包括饲料仓库、饲料工作凉堋、工具渔具房等。
定期清理池塘,清除病菌和细菌,保持养殖环境干净。
晒塘和消毒,排干池水,晒底,使用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和茶粕进行消毒。
种草
在池塘中种植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浮水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
水草分布要均匀,种类搭配合理,以改善水体理化条件和生物组成。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全自动养殖螃蟹,提高养殖效率和成功率。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环节都要细致管理,确保螃蟹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