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棕树菌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培养料的配方

稻草65%

奶牛粪30%

复合肥1%

尿素1%

石灰1%

石膏2%

每500kg培养料加菇霉灵杀菌剂0.25kg。

堆制前的准备工作

在堆制前1~2天,将稻草和牛粪进行预湿处理,使含水量达到60%~65%。预湿的方法是:

抓一把粪肥,用力一捏,水能从指缝中渗出即可。

抽出几根稻草秆拧绞一至三下,以能看到水渗出为度。

也可以将含水量控制在稍偏干一点,即55%~60%。

建堆

在打扫干净的地面上铺放一层预湿处理过的稻草,厚约1cm,宽1.5~1.2m,长度4~6m或视料的多少及场地的实际情况而定。

上面撒放一层预湿的畜粪,厚度约6cm左右,如水分不够,此时要适量均匀地喷水。

层层叠加,最上面一层用家畜粪全面覆盖,建堆高度可达1.5m。

翻堆与补水

建堆后,在每一次翻堆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喷淋补水,以控制料含水量不易偏高,使上堆后温度上升快且高。

温度与湿度控制

堆制过程中,料堆的温度会逐渐上升,一般可达60~70℃,并应维持在这个温度范围数天,以杀死培养料中的杂菌。

随后温度会逐渐下降,此时应保持堆肥的湿润度,定期翻堆并喷水,保持土壤湿润。

后续管理

在菌丝长满料堆后,可以进行分堆,将菌丝均匀地分布在新的培养料上,然后继续培养。

在棕树菌生长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检查并调整环境条件,确保其正常生长。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人工养殖棕树菌。需要注意的是,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以保证棕树菌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