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养殖鲈鱼的方法如下:
选择养殖地点
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造池塘。池塘面积以5-8亩为宜,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
池塘准备
池塘消毒:在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杀菌消毒。放养前半个月进行清塘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150斤或使用20毫克/升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
设施配备:配备增氧机、抽水机、柴油发电机等设备,确保随时可更换新水,防止缺氧。
鱼苗选择与放养
选择健康种苗:购买鱼苗时,要选择活力强、体色鲜艳、无病害的种苗。放养密度每亩约8000尾,选择晴天中午放苗,此时水温、溶氧较高可减少鱼苗不适。
暂养:将体长1.5-2厘米的鲈鱼苗,投放到盐度在4‰-7‰的暂养池里,暂养20天-30天,鱼体长度达到5厘米以上时,再放养到大池子里。
饲料与投喂
饲料种类:鲈鱼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幼鱼期可使用小型虾皮、豆饼等动物性饲料;成年期可使用蚯蚓、水蚤等动物性饲料;繁殖期可使用专用的鱼籽饲料。
投喂管理: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根据鱼的生长速度和食欲调整,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和鱼体肥胖。
水质管理
每天检测水质,保持适宜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适时更换部分水体,使用生物制剂如益生菌、硝化细菌等来净化水质。
冬季昼夜温差大,水体容易形成上下水层的分层,降温前池塘应逐渐加深水位,最好能达2m以上水深,适时调节水质,保持适当的肥度。
疾病防治
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鱼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害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常用的防治方法有药物消毒、局部治疗等,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避免对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影响。
日常管理与巡塘
每天巡塘3次,早上查看鱼苗有无浮头,午后看鱼苗活动情况,傍晚查看池塘水质,坚持完整填写养殖生产记录,做好第二天喂养计划。
检查设备,确保增氧机、溶氧测定仪、电线、监测线等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因设备损坏影响养殖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户外鲈鱼养殖,提高养殖成功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