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鲶鱼是一种创新的养殖方式,它结合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了资源的多重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进行稻田养殖鲶鱼的详细步骤和建议:
田块选择
选择水质良好、水流充分、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天旱不干、洪水不淹的早、中、晚稻田进行养殖。土质以粘土或壤土为佳。
田块工程
沟池建造:在进水口一端挖一个占稻田总面积5%~10%的小池,坡比1:0.5~1:1,水深1~1.5米。小池与稻田交界处筑一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稻田内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设置环沟及中央沟,沟宽、沟深各60厘米,沟与小池相通。同时加高、加固田埂,整个田间工程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
防逃设施:为防止鲶鱼逃逸,田埂应加高至40厘米~50厘米,宽30厘米~35厘米,坚实牢固,不垮不漏水。有条件的,还可用网或帘子作防逃设备,高度0.5米,网目0.5厘米以下,或用塑料薄膜设置防逃栅。
水稻栽培与施肥
在耕地前施好磷肥,每亩用农家肥200-250斤,尿素20公斤。插秧时间为5月中旬,若在插完秧后施用除草剂,需在施药后7-10天才能放鱼。
鱼苗暂养与投喂数量
鲶鱼苗必须在10厘米以上时方可放入田中,小于10厘米应在小范围内暂养。暂养期投喂蛋黄和鱼肉泥等。等鱼苗长到10厘米以上投放,每亩投入300尾。饵料以鸡肠、猪血、猪下货等为主,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8%,做到定点、定时、定量投喂。
日常管理
经常检查水质状况,根据水稻和鱼生长速度调整水位,前期水位保持在7厘米,后期水深到10-20厘米,15-2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田间水量的1/3左右。
收获与经济效益
每亩产鱼可达55公斤,亩产值1000元,成本500-600元,利润400-500元。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稻田养殖鲶鱼的高效模式,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又增加了渔业的收益,同时还有助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