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蚌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养殖水域的选择
池塘养殖:选择面积3~5亩的小池塘或十几亩至几十亩的大池塘,水深1.5~2米,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可混养草鱼、鳊鱼、鳙、鲫鱼等,放养密度为100~200尾/亩。
河流:选择无污染的河流,氧气充足,水质清新,水体呈流动状态,物质交换充分,适合三角帆蚌生长。
大水面:如湖泊、水库等,选择岸边或汊弯处水体较浅的水域进行珍珠养殖,水体流动性较大,水质清瘦,溶氧丰富。
生态环境
水质条件:水深1.5~2.5米较为适宜,保持育珠水域的pH值在中性略偏碱的范围(7~8),通过泼洒生石灰水或施加有机肥调节pH值。保持水体中Ca2+含量为15毫克/升以上,通过施加钙肥补充钙源。
营养盐类:钙盐是育珠蚌最需要的盐类,添加氯化胆碱可提高贝壳底质厚度。镁、硅、锰、铁等元素也是育珠蚌生长所需,通过施加有机肥、无机肥补充这些营养元素。稀土能促进育珠蚌分泌珍珠质,加快珍珠形成,每月施加一次,使池水呈0.1毫克/升的浓度。
饵料生物:三角帆蚌最适的饵料生物为硅藻、金藻、绿藻、裸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保持水体“肥、活、爽、嫩”的状态。
育珠蚌的选择
调查手术蚌的来源:选择健康、无病害、无损伤的三角帆蚌,雌、雄蚌最好选自不同的水域,以保证种质质量,提高后代育珠性能。
运输及暂养:
干法运输:适合气温为1~10℃的低温运输,运输时间不超过3天,注意保持蚌体湿润。
湿法运输:适宜于远距离运输,利用活水船或封闭箱低温运输,箱内装水并用袋装碎冰保持较低水温,同时进行充氧。
暂养:经长途运输的手术蚌需进行暂养处理,复壮后才能进行手术。受损伤的蚌单独吊养,复原后再用于手术。暂养时间根据季节不同为1星期至1个月以上。
育珠手术
手术季节:以3~5月和9~10月为宜,此时水温为15~25℃,育珠蚌新陈代谢旺盛,手术伤口愈合快,珍珠质分泌快,珍珠质量好。
手术蚌选择:选择健康、无病害、无损伤的三角帆蚌,生长线宽大明显,斧足肥壮饱满,外套膜呈微黄色。
手术过程:
所有工具严格消毒,操作人员清洁双手。
制片操作在遮阳无风的环境中进行,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
使用混合营养液处理细胞小片,提高成活率和抗病力。
开壳宽度不超过0.8厘米,插核植片伤口面积不超过外套膜总面积的5%。
尽量避免在内脏团插核,以免损伤消化道。
操作人员技术熟练,动作迅速,手术时间不超过8分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珍珠蚌的养殖,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