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癞蛤蟆(蟾蜍)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建立养殖场
选址:选择靠近水源、有杂草和水池的地方建立养殖场,四周设围墙以防蟾蜍逃跑和畜禽进入。养殖池、产卵池和孵化池的面积大小根据规模而定,保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中或池边留空地种植草坪或蔬菜。
种蟾及卵块的收集
种蟾选择:捕野生体大、健壮、无病、无伤的蟾蜍作为种蟾,每平方米放养1~2对,雌雄比例为3:1。
卵块收集:到池塘、河流收集蟾蜍卵块,将卵块放于水温为10~30℃的池水中,经过3~4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
蟾蜍的饲养管理
饲料:刚孵化出的小蝌蚪2天内靠卵膜内残留营养物质生活,3天后开始摄食,可投放米糠、麦麸、厨房下脚料、蚯蚓、蝇蛆等,每天投饵1~2次,水温保持在16~28℃,水质要清新,水深以0.2~0.4米为宜。
成年蟾蜍:食量大,可采用豆饼、糠麸、面粉、鱼粉、槐叶粉配合饲料。
疾病防治:注意养殖地的卫生,避免病害,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质干净,避免环境污染。
繁殖
繁殖季节:每年水温为10摄氏度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90%时,蟾蜍开始产卵,每个雌体一次产卵量约为5000枚,卵成双行排列在管状胶质卵带内,卵带缠绕于水草上。
人工孵化:将卵带放在孵化池中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时水温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并随时调节水深,控制水温。遇寒流暴风雨等恶劣天气,可用塑料膜盖保温。
放养密度
小蝌蚪:每平方米放养2000~4000只,20天后减为500~1000只。
幼蟾蜍:每平方米30~40只,按不同发育阶段分池分群饲养。
增加饵料
人工饲养可用黑光灯诱虫或人工捕虫解决其饲种问题,也可以自己购买一些蚯蚓、黄粉虫等幼苗自己培训饲料。在养殖池上空装电灯,晚上打开电灯引诱昆虫飞来,便于蟾蜍捕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癞蛤蟆的养殖。需要注意的是,养殖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动物福利和环保法规,确保养殖活动合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