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怎么养殖

在田里养殖,可以根据不同的养殖种类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稻田养殖方式及其要点:

传统平板式养殖

这种方式较为简单,主要是利用稻田进行自然养殖,不需要过多的工程设施。适合小规模养殖,管理相对粗放。

规范化稻田养殖

工程设施:在稻田中开挖鱼沟,将挖出的泥土堆在沟的两侧形成垄,在垄上种稻,沟内养鱼。要求鱼凼占稻田面积的8%~10%,水深1.5米以上,田埂加高加固到高80公分、宽100公分。

水利建设: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做到田、林、路综合治理,水渠排灌设施配套,实现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稻田生态系统。

田凼沟相结合模式

鱼凼水深:要求鱼凼水深1米以上,沟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沟凼相通。

结构坚固:鱼凼结构要坚固耐用,同时优化放养品种结构。

宽沟式稻渔工程

养殖面积:要求鱼蟹沟养殖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0%以上。

综合治理:实行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房统一配套。

稻鱼轮作

轮作时间:每年9~10月份待鱼并塘后抽干池水,播种,至翌年5月收割完最后一茬草后便注水养殖鱼种。

产量:一般亩产草7500~10000公斤,可转化为鱼产量300~400公斤。

稻田养虾

环沟开挖: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养殖小龙虾。

放养规格与密度:建议小龙虾的放养规格为200~300尾/公斤,密度为3000~4000尾/亩,时间在4~5月份。

稻田养鳅

田间改造:加高加固田埂,进排水口做好防逃设施,在田中挖“井”字形沟,宽30~40厘米,深50厘米。

放养量:每亩放鳅苗1000~2000尾,用家畜粪便和堆肥作基肥,每天投喂豆饼、菜饼、米糠等。

稻田养蟹

种植技术:水稻种植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测土施肥、生物防虫害等技术方法。

蟹种放养:计划亩产商品蟹20公斤以上的,每亩放规格为80-120只/公斤的蟹种4-5公斤;计划亩产商品蟹30公斤以上的,可放上述规格的蟹种6-7公斤。

稻田养蛙

共生模式:稻田养蛙可以控制害虫危害,减少农药使用量,节省养殖成本。

放养密度:放养蛙的水田种稻利用率80%左右,虽因有效种植面积减少导致水稻总产约减20%,但经济效益增加。

稻田养鳝

田间改造:在稻田里挖一条或几条小鳝沟,另在稻田埂上布设防逃网。

综合建议

选择合适的地块: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地块是养殖成功的基础。

水利设施:确保进排水系统完善,防止逃鱼和敌害进入。

水质管理: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调整水位,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

饲料管理:根据养殖种类选择合适的饲料,科学投喂,保证充足的营养。

日常管理:每天坚持早晚巡田,观察养殖生物的活动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做好病害防治。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在田里进行高效、科学的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