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的鳗鱼苗养殖方法主要分为露天止水式养殖和温止水式养殖两种。以下是具体的养殖步骤和技巧:
露天止水式养殖
利用自然水源:
利用养殖场的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源进行露天养殖,旁边建设养殖池塘。
池塘建设:
池塘面积可在0.5亩左右,设进排水装置,并安置30目的纱窗布以防鳗苗随水流失。池塘水深保持在80厘米左右。
水质管理:
水中的浮游生物多,食物充足,可以净化水质。但需注意水温条件,低温会影响鳗鱼成长速度。
病害防治:
添加过滤网,多加几层,避免病毒问题。生长周期慢可采用加温培养方式提高成活率。
温止水式养殖
池塘设置:
池塘面积0.5亩,设进排水装置,安置30目纱窗布。水深保持在80厘米。
池塘消毒:
清整后阳光曝晒一周,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排干消毒水后加注新水。
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鳗苗约0.1公斤。
鳗苗饲养:
前4天投喂活水蚤或红虫,第5天开始训练白天进食,饲料由天然活饵料改为人工配合饲料。
水质管理:
要求每升水溶氧5毫克以上,池水透明度40厘米左右,氨态氮含量2PPM以下,亚硝酸盐含量0.2PPM以下。
综合管理
养殖环境:
选择水面开阔、水质良好的环境,水质pH值7-8,透明度20厘米以上,无工业污水危害。确保养殖场有足够的电源,一般每亩鳗鱼池需要1千瓦动力的增氧机。
养殖设施:
一级池用于鳗鱼苗的引食训练,二级池饲养体重0.2-2克的鳗鱼种,三级池饲养体重2-20克的鳗种。放养前要对鳗鱼苗进行消毒。
放养管理:
根据养殖方式的不同,放养密度也不同。一般止水式池的放养密度为150-300克/平方米,流水池为500-1000克/平方米。放养前要进行消毒。
饲喂管理:
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及时分箱饲养,按体质强弱、个体大小分开。保持网箱清洁卫生,预防疾病。
日常管理:
勤换水,每月加换水2-3次,每次15厘米。勤开增氧,特别是高温季节,每天增氧时间不低于8小时。定期使用生物制剂。
注意事项
鳗苗放养密度:
根据养殖方式的不同,放养密度也不同,一般止水式池放养密度以150-300克/平方米,流水池以500-1000克/平方米为宜。
鳗苗放养时间:
鳗苗在水温15℃以上才能正式开始摄食与生长,露天池培育鳗鱼苗种,以自然水温达到13℃以上时放养较为适宜。
鳗苗对环境的适应:
鳗苗经长途运输后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将鳗苗箱置于池边,逐渐用池水淋鳗苗箱,待鳗苗体温接近池水水温时才将其放入网箱内。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养殖场可以有效地进行鳗鱼苗的养殖,提高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