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淮王鱼怎么养殖

人工养殖淮王鱼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鱼池准备

鱼苗池和鱼种池:鱼苗池面积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水深约1.0米,池底可铺放卵石。鱼种池除了利用鱼苗池外,还可以采用泥底池培育。

成鱼池: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米以上,通风、坡平整洁,进排水方便。排水设施应设上中下三孔,分别用于放深水、调换水质和干池。夏季高温时,成鱼池应进行部分遮荫。

消毒:在投放鱼苗和鱼种前半个月排干池水,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撒入池内彻底消毒,杀灭病菌和清野除害,5天后灌水放入池,15天后即可投入苗种。

鱼苗培育

饲料:仔鱼孵出7~8天后,全投水蚯蚓,1月后增投陆生蚯蚓或配合饲料。水泥池内常保持微流水,泥底池不定期注入新水,水位随鱼体增大而逐渐加深。

投喂:鱼苗期日投食3次,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10.4%。鱼种期每日一次投足,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4%~9.3%。

水质:生产用水要清新,溶氧量高,无敌害生物和毒素,否则会影响鱼种的成活率。

成鱼养殖

池塘条件:饲养淮王鱼成鱼的池塘要求水质清新、水源充足且溶氧量高。池塘可设置为东西走向,面积以1000~3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2.0米,池底淤泥不宜超过10厘米,池壁最好进行硬化。每个池塘可配置1台3kW的叶轮增氧机。

鱼种放养:一般选用经人工驯化的1冬龄的淮王鱼鱼种,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和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每亩放养1000~2000尾。

饲料投喂:选择主养长吻鮠的饲料,包括纯动物性饵料(如杂鱼虾、水陆生蚯蚓、泥鳅等)和人工配合饲料。纯动物性饵料适合农村群众小面积饲养,商品鱼配合饲料的营养需要量一般为粗蛋白质40~43%、脂肪6.0~9.0%、糖分23~27%、氨基酸指数34~41、粗纤维适量。

日常管理:定期更换部分池水,保持水质清新,定期预防鱼病和排污。在强烈日光照射的夏季,成鱼池应进行部分遮荫。

鱼病防治

疾病预防: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洁,定期进行鱼病检查和防治。

敌害防治:防止敌害生物如鱼类、蛙类、蛇类等进入池塘,影响淮王鱼的生长和繁殖。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人工养殖淮王鱼,满足市场需求并创造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