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养殖平菇的方法如下:
选购菌种和菌包
选择优质菌种和菌包,优质菌包的密度通常为450千克每立方米,过重可能含有水分。
购买时注意选择有信誉的供货商,确保菌种和菌包的质量。
培养料的配制
根据不同的养殖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料配方。常见的配方包括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过磷酸钙和多菌灵等。
配料时,棉籽壳、木屑等原料需用石灰水浸泡12~24小时,然后与其他辅料拌匀,控制培养料的湿度在60%~65%。
消毒与接种
种植房要进行消毒,并用紫外线杀菌处理,确保无菌操作。
将菌菇包用货架列摆放整齐,接种时注意保持无菌环境,将菌种轻轻接入菌包内。
发菌管理
播种后,菇房温度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为70%左右。
若气温过高,可揭开薄膜通风降温,每天可揭开薄膜1~2次,每次20分钟。
出菇管理
播种后30~40天,菌丝长满培养料,出现类似葡萄状的平菇子实体原基时,揭去覆盖料面的薄膜。
控制菇房温度在15℃左右,喷水保湿,湿度调至90%左右,加强菇房通风换气。
经过一个星期左右即可采收,注意及时采收以免腐败。
温差刺激法
在平菇子实体开端形成阶段,每天给其7—10摄氏度的温差刺激,可促使出菇提前,子实体发育整齐。
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黄昏或早上揭膜露床,降温后加大温差,并联结高温浇水引诱出菇。
场地选择与处理
平菇适合生长在排水性好、背风向阳的平坦地区,如靠近水源的山地和林间空地。
养殖场地可选择室内摆袋方法、发酵料平铺或袋装覆土两种方法进行室外养殖。
场地处理时,确保地势低洼、通风良好且保湿。
季节与生产周期
生产宜安排在秋季,因秋季前期温度高、后期温度低,且气温下降缓慢,正好满足平菇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变化趋势。
播种时间从每年9月至次年2-3月均可,出菇时间安排在10月至次年3-5月,整个周期70-150天。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立体养殖平菇,提高产量和质量。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