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黄桑鱼怎么养殖

养殖黄颡鱼(黄桑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周围无污染的池塘。池塘底部应平坦,土质以粘壤土为佳,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

池塘应配备增氧设备,以保证水中的溶解氧充足。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澈,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

定期更换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20%~30%。

每7~10天添加一次新水,每次20厘米。

使用生石灰和EM细菌改善水质和沉积物,保持水体呈微碱性,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米³。

及时开启曝气器,使池水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

鱼种放养

选择游动性强、体表无病斑的鱼苗,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3000尾左右,规格为10~20克/尾。

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尾~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尾~4厘米/尾。

在养殖过程中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

饲料投喂

黄颡鱼是偏动物性杂食性鱼类,可以投喂切断的蚯蚓、新鲜蚌肉、小鱼、小虾等饵料。

投喂方式以夜间为主,每天饲喂两次,分别在上午9:00~9:30和下午16:30~17:00,下午投喂量占每日投喂量的60%~70%。

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水温、天气和鱼类生长情况灵活调整,以池塘中80%黄颡鱼吃饱离开觅食地为准。

鱼病预防

鱼种下塘前必须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

饲养期间每10~20天用生石灰和强氯精等药物轮换全池遍撒1次。

定期向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预防肠炎,平衡肠道菌繁殖,提高抵抗能力。

混养

黄颡鱼可以与其他鱼类如罗非鱼、蟹、鳖等进行混养,但要注意避免与肉食性鱼类混养,以免引起生态位置竞争。

在蟹池中混养黄颡鱼时,应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如螺蛳、鲫鱼、青虾等,避免两者生态位置竞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黄颡鱼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