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养殖蛋鸭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蛋鸭的健康和高产。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技巧:
调整鸭群
淘汰老、弱、病、残和低产鸭,留下生产性能好、体质健壮、产蛋正常的蛋鸭。
防寒保暖
保持鸭舍内温度在5℃以上,特别是在深夜。
使用稻草或麦秸编成的草毡围实鸭棚,并在棚顶加盖草,厚度不低于5厘米。
在鸭舍内墙四周产蛋区内垫30厘米厚的干净、柔软稻草或麦秸。
合理喂养
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饲喂量比夏秋季增加10-15%。
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或定时补充强效速补,防止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缺乏。
每天中午供给一次切碎的白菜或萝卜缨等青绿饲料,并添加3-5%的油脂。
夜间添喂一次温热饲料,温度约38℃,以提高产蛋率。
补充光照
冬季昼短夜长,自然光照少,需人工补充光照,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17小时。
每30平方米安装一盏40瓦灯泡,灯泡距鸭背2米高,并装上灯罩,使光线集中照射在鸭体上。
保持鸭舍安静
鸭子在产蛋时对外界刺激敏感,需保持鸭舍安静,避免惊吓。
适当运动
每天清早轻轻地驱赶鸭群在舍内做慢慢转圈运动,增强鸭子的御寒能力和消化能力。
保持热饲温饮
饲料要用温水拌料,温度达38℃左右,趁热投喂。
饮水应供给温水,切忌给鸭饮用冰冻水。
适时投喂夜食
夜间12点左右加喂一次夜食,以补充鸭子的营养和御寒。
保持饲养密度
适当增加单位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饲养8-9只,利用鸭群的体温增加舍温。
定期消毒和防病
保持鸭舍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定期消毒鸭舍,一般7-15天消毒一次。
根据鸭群状况和天气变化,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中药,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蛋鸭在冬季的产蛋率和健康状况,确保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