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青蟹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充足的饲料,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方法和建议:
放养规格及时间
夏苗放养一般在6~7月,规格为15~50克,经3~4个月养殖后,当年能达商品蟹规格。
秋苗放养一般在9~10月,规格在10~20克,越冬养殖至翌年5~6月份,可达商品规格。
如果越冬放养数量不足,可以在第二年3~4月再补养50~100克蟹种。
放养密度
4~5月份放养50~100克/只越冬蟹,每亩放苗200~500只为宜。
夏苗放养每亩1000~1500只左右为宜。
育肥养殖放养时间在8~10月,放养密度视环境条件可掌握在500只/亩左右为宜。
水质管理
保持水位在滩面上0.5米左右,遇大暴雨时,让溢水坝溢出上层淡水,以防海水盐度突然下降而致青蟹发病。
水质要求pH值在7.5到9之间,总碱度在100到200之间,溶氧不能低于3.5个指标。
池塘条件
池塘必须排水性、透气性好,深度保持在0.6~1.5米,坡度不宜太陡。
池塘底部应选择通气性好、排水方便、水质不受污染的土壤。
清塘消毒
放入苗前用生石灰消毒,改善池底微生物结构,杀菌有害生物。
进水时用过滤网三级过滤,确保水质干净。
投饵技术
青蟹属于肉食性蟹类,以肉食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
常用饵料包括红肉蓝蛤、寻氏肌蛤、鸭咀蛤、小毛蚶、短齿蛤、淡水河蛤、淡水螺等小型低值贝类以及小杂鱼、杂虾、杂蟹等。
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高温期适当减少投饵量,寒冷期适当增加投饵量。
养殖模式
池塘精养有池内栏养、池内笼养和池内罐养等形式,适合较大规格的锯缘青蟹。
养殖密度应根据各地的水温、换水条件、饵料供应状况、管理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确定。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体清洁,防止疾病的发生。
及时捞出病蟹,隔离养殖,防止病害扩散。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青蟹的养殖成活率和产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