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室内养殖场的养殖方法如下:
场地选择
选择水电供给有保障、交通方便、远离居民区、无污染生态环境的地方。
鹧鸪舍应坐北朝南,通风、干燥,顶高3米,开前后窗户,必要时安装换气扇。
鹧鸪舍建设
鹧鸪舍建筑需将防暑降温、除潮、防寒、保暖设施纳入设计之中。
鸪舍内需采用水泥地面,便于清扫、防疫消毒和除湿防潮。
饲养设施
育雏设备:包括取暖、给料、给水和采光设备,如育雏保温伞、红外线灯等。
饮水:出雏后1日内要保证饮水,先用0.01%高锰酸钾溶液让其自由采饮,次日饮0.5%葡萄糖水,连续5天,再用恩诺沙星饮水5天。
温度和湿度控制
1-5周龄阶段称为雏鸪,出雏1-3天温度应保持36-38℃,湿度50%-70%;1-2周龄可逐渐降至34℃-31℃,湿度保持在60%-70%;3-5周龄29℃-25℃;以后保持在50%-60%。
饲养密度
1周龄80只/㎡,2-3周龄50只/㎡,4-5周龄30只/㎡。
光照强度
1周龄实行全日光照(强度为4W/㎡),1周龄后采用16小时光照(2W/㎡),箱底15cm处可悬两只各60W灯泡。
饲料和饲养方法
饲料营养应全面,代谢能每千克1.15-1.17兆焦,粗蛋白质含量18%,并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饲料配方:玉米粉53%、小麦粉12%、豆饼15%、鱼粉10%、骨粉2%、贝壳粉2.1%、食盐0.4%、复合维生素0.5%。
每天定时饲喂,保证全天有料,任鹧鸪自由采食,同时保证有充足饮水。
疾病防治
防疫程序:1周龄用鸡新城疫Ⅰ系疫苗滴鼻,10周龄肌肉注射鸡新城疫Ⅰ系疫苗,产蛋前再注射1次鸡新城疫Ⅰ系疫苗。
定期对鹧鸪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关注常见疾病如鹧鸪病、大肠杆菌病等的防治。
养殖方式
鹧鸪散养和笼养均可,笼养可立体养殖,节省占地面积,多为采用。
编组公母比例按1:4/组,笼可养2~3组/㎡,协助不愿交配的母鸪逃避公鸪追逐,提高种蛋受精率。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建立一个高效、健康的鹧鸪室内养殖场,确保鹧鸪的健康生长和高产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