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黄鳍鲷鱼怎么养殖好

养殖黄鳍鲷鱼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

养殖场应选择在靠近海岸、水源充裕、不受污染、交通方便、防台风、防海潮的地方。

养殖场应具备良好的排灌系统,利用天然潮汐进行灌水和排水。

精养池塘的面积一般为10-15亩,中间培育池面积为3-5亩,长宽比为1:0.6,水深1.8-2.5米,塘基坚实不漏水,池塘的注排水闸门宽0.8-1米,最大日换水量为30%。

养殖方式

单养:每亩放养700-1500尾,每年1-3月投放鱼苗,规格为2-5厘米,养殖周期为1年至1年半,起捕规格200克以上,投喂冰鲜下杂鱼及人工饲料,亩产一般在150-300公斤。

多品种混养

黄鳍鲷、鲻鱼、蓝子鱼混养:每亩放养量分别为500-700尾(5-7厘米)、200-300尾(7-8厘米)和200-300尾(5-7厘米),养殖一年,黄鳍鲷亩产可达100-150公斤。

黄鳍鲷、金钱鱼、蓝子鱼混养:每亩放养量分别为700-900尾(5-7厘米)、200-300尾(5-10厘米)和200-300尾(5-7厘米),养殖一年,黄鳍鲷亩产可达1500-200公斤。

搭配饲养:一般是主养黄鳍鲷,搭配放养一个种类,如笛鲷类、鲈鱼和卵形鲳鲹等,放养全长5cm以上黄鳍鲷鱼种。

养殖技术

饲料投喂:主要有4种饲料搭配:虾料+鳗鱼粉、冰鲜+鳗鱼粉、海水料打碎+鳗鱼粉和全程喂虾料。投喂以少量多餐为好,前期每天喂2-3餐,投喂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水质调控:水色淡绿至爽绿为好,透明度保持在40-50厘米左右。pH值偏高时,可以用乳酸菌+酵母+红糖混合浸泡后全塘泼洒。

病害预防: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乳酸菌等助消化、增强体质的产品进行投喂。适时杀虫、消毒,通常每30天一次。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池塘排干曝晒,每亩均匀撒施75~85千克的生石灰,以杀灭野生鱼虾卵、寄生虫、病菌等有害生物。

使用腐熟猪粪作为基肥,分小堆堆放,施用量1000千克/亩左右。

池塘曝晒7天后开始注水,第1次进水0.3~0.5米,培肥后再逐渐加深至0.8~1.0米,培育水色以黄绿色或黄褐色为佳。

放养工作

放苗时间选择在冬至前后的一个半月,因为前期的苗较纯,没有杂鱼,之后的苗种杂鱼较多。

放养的密度不宜过大,一般在6~7万尾/亩即可。

进水后可用茶麸15kg/亩浸泡12小时,再全塘泼酒,之后再用漂白粉10~20kg/亩进行水体消毒。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黄鳍鲷鱼,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