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翘嘴鱼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池塘主养
池塘条件:面积10亩左右,水深2~2.5米,池底平坦,淤泥不厚,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无污染,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pH值7.2~8.5。配备0.75~1.5千瓦增氧机一台。
放养前准备:使用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消毒,每亩用量75~100千克,杀灭病原体及其它敌害生物,2天后排干池水,曝晒待用。放养的翘嘴鱼种以规格10~15厘米的冬片鱼种为好,亩放养量在800~1000尾之间,同时可搭养少量鲢、鳙、鲫鱼等苗种。放养时间为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
饵料投喂:提供活饵料鱼、海淡水冰鲜鱼(前期制成鱼糜,后期切块投喂)和人工配合饲料三类。投喂方式有定点投喂和人工抛投两种,每日二次,投喂量以翘嘴鱼总体重的5%为宜,确保翘嘴鱼在半小时内进食完毕,喂食后要更换一次水分,换水量为20%。
蟹池套养
养殖模式:在蟹池中建造围栏,并安装微孔增氧设施,每亩放养500只螃蟹和50尾翘嘴鱼苗,养殖期间提供充足的饲料。
亲鱼塘搭养
养殖模式:在鲢鱼或鳙鱼人工繁殖后进行,每亩搭养40~50尾翘嘴鱼苗,每年的6-7月份,向亲鱼塘中投放青鱼夏花鱼苗,供翘嘴鱼捕食。
大水面套养
养殖模式:在湖泊、水库、河沟等大水面进行套养,每亩套养5~10厘米规格的翘嘴鮊鱼种8~10尾,年底可亩产翘嘴鮊鱼5~10千克。
养殖建议
选址:选择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无污染、光照时间适中的地点进行养殖。
水质管理: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水温、溶氧、pH值等,保持水质清新,适时进行增氧和更换水体。
饲料管理:提供活饵料鱼、冰鲜鱼和人工配合饲料,投喂要定时定量,避免浪费和水质恶化。
病害防治:加强病害防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治疗。
混养:合理混养其他鱼类,如鲢鳙、鲤鲫等,形成生态互补,提高经济效益。
捕捞:根据翘嘴鱼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捕捞,避免影响种群结构。
通过以上几种养殖模式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养殖翘嘴鱼的效益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