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蟹苗的过程包括多个关键步骤,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方法:
池塘条件
池塘水深应保持在0.6—1.5米之间,最浅处10cm。
池中可建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
池塘坡比应在1:1.5以下,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在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
移植水草
水草种类包括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
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防逃设施可采用塑料薄膜或水泥板。
放苗密度
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重复2—3次。
放苗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
投喂管理
蟹苗进塘后,随即投喂捏碎的豆腐和粉状蛋黄,日投量约为蟹苗重的3%~5%,前2天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3天后搭配鱼糜、骨粉、麦粉之类。
一期幼蟹后食量增加,投饵量提高到蟹体重的6%~10%左右。
水层管理:蟹苗放下时塘水深30cm~40cm,7天后加注新水,此后每隔4天~5天注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水深1/3到1/2,保持水中溶氧不低于5mg/L。
清除敌害
放苗前清塘不能用二二三、敌敌畏、六六六等清除天敌。
放苗后要随时注意清除青蛙、蟾蜍、水老鼠、水蛇等天敌,鸭子不可入池。
防气候聚变
蟹苗暂养期个体稚嫩,温差超过5℃会造成大批死亡,要及时排水保水,牢固棚子和蟹墙,注意幼蟹脱壳需要安静环境。
水质管理
池水水质要求高,PH值应在7—9之间,最适为7.5—8.5,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经常换水和加水,使池水保持清、爽、活的状态,透明度要在40厘米以上。
敌害与病害防治
常见敌害有水老鼠、青蛙、鸟类等,防治方法包括药饵毒杀及人工捕捉。
常见疾病有聚缩虫、单缩虫、蟹奴虫、红丝虫、溶壳病、黑斑病等,以预防为主,定期消毒和加水。
温室培育
温室大棚培育大规格幼蟹,关键是选择优良苗种、确定合理放养密度、加强日常管理。
温室具备充气增氧设施、管道加温设备,透光率约50%,安装白炽灯供夜间照明。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人工养殖蟹苗,提高成活率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