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脚鸡的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温度控制

雏鸡阶段:需要严格控制温度,避免温差过大,建议舍温保持在25-30℃之间,并逐渐降低至室温。

成鸡阶段:需要每天达到15个小时的光照时间,以提高受精率。

饲料和食量调整

雏鸡阶段:在出壳后的24-36小时内,可在全价配合饲料中添加熟鸡蛋,之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饲料,并保证每天喂食6次左右,保持饲料新鲜且容易消化。

成长期:适当调整食量和饲料配比,增加粗蛋白质和维生素E的添加,每只鸡每天的食量不超过100克。

生蛋留种期:控制食量,增加光照时间,调整饲料结构,促进生长和繁殖。

放牧和饲养密度

放牧地选择:选择地势高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无污染的地方,如杨梅林、柑橘林、大片桃林或人工草地等,并搭建避雨遮阳的鸡舍设备。

饲养密度:林下养鸡的适宜密度为40-50只/667平方米,避免密度过大导致踩伤和挤压。

饮水和补饲

饮水器:每80-100只鸡配置1个饮水器,保证鸡群随时能够饮水。

补饲牧草:种植菊苣、紫花苜蓿、聚合草、三叶草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高产优质牧草。

疾病防控

鸡舍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使用3%热火碱水喷洒,并安装紫外消毒照射灯。

雏鸡免疫:在进雏前3天进行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确保鸡舍环境清洁。

日常管理和环境控制

通风换气:鸡舍必须保持通风良好,有利于排出水分和有害气体,保证鸡群健康生长。

光照管理:确保每天有足够的光照时间,促进鸡群正常生长和增肥。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矮脚鸡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