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蟹虾怎么养殖的

水产养殖蟹、鱼、虾的方法如下:

扣蟹培育

在放蟹苗前15至20天,每亩使用75千克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物消失后,用80目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并建立防逃设施。

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每天投喂饵料2至3次,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和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

成蟹养殖

池塘条件: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通风性好,池塘面积不宜过小,水深保持在0.6-1.5米,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岛上可以移植水生植物,池塘坡比一般在1:1.5以下。

水温控制:搬运河蟹保持原有温度,减小温差,苗种温差应小于2℃,成体温差小于5℃。蟹池栽植水草的面积要求占全池面积1/3~1/2,以利于控制水体温度,防止河蟹性早熟。添加新水不应过快和过急,温差不应超过3℃。

移植水草: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对于池塘养殖河蟹,要大力种植水生植物,注意移栽过程中的消毒防害。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清塘消毒:一般在放苗前用生石灰消毒,每亩用量75公斤。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通常保持在40至50厘米。

放苗: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将它们浸泡在水中2至3分钟,然后取出入置10分钟,重复2到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鱼蟹混养

养殖环境:选择水源充足、排水方便、水质良好的地点,土质选择应优先考虑粘土、沙土等松软的地质,通气效果良好的泥土有利于水蚯蚓、水草等动植物生长。在养殖螃蟹前应该对池塘进行彻底清淤,最浅处。

养殖方法:池塘养殖螃蟹,首先要有池塘,螃蟹比较喜欢清澈的水质,最开始饲养之前可以先把池塘清干净,底下的淤泥清掉,深度不要超过十厘米。然后在池塘里面建几个高出水面的土墩,可以种植一些水草,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

小龙虾养殖

主养模式:在池塘内以小龙虾养殖为主,合理搭配放养部分大规格的鲢、鳙鱼种,以调节水质,增加综合养殖效益。放养规格为20~30尾/千克,雌雄比例为3∶1,密度为25~30千克/667平方米,时间在8~9月。于次年3~5月及时将已繁殖过的虾种起捕上市销售,将虾苗留在池内进行成虾养殖。

与河蟹混养模式:小龙虾、河蟹同属甲壳类,食性相似,也具同类相残的特性,因此在养殖池内应栽植复合型水草,水草覆盖率应达60%以上。养殖方式有2种:第一种是将小龙虾作为主养品种的放养方式,养殖管理以小龙虾为主。第二种是将河蟹作为主养品种的放养方式,养殖管理以河蟹为主。

建议

选苗:确保苗子质量,定期更换水源和杀毒,因为螃蟹苗子非常脆弱,水质变化可能导致大批量死亡。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使用生石灰等药物消毒,保持适当的水深和水温。

水草管理:水草不仅可提供饵料,还可作为栖息和蜕壳的场所,注意控制水草的数量和质量,及时清理腐烂的水草。

防逃设施:采用塑料薄膜或水泥板等防逃设施,防止蟹虾逃跑。

病害防控:定期检查水质,及时捞出死亡生物,保持水体透明度,适时减料,增强鱼虾体质。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养殖蟹、鱼、虾的成活率和产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