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养殖膏蟹怎么养殖

高密度养殖膏蟹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合理的放养密度、科学的投喂管理以及有效的水质控制。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步骤和建议:

蟹池建设

蟹池面积一般为333平方米左右,池壁用石板或砖砌高1米左右,四周设有遮沿防逃,池底铺上石板和粗沙。

放养密度

一般每亩精养池放养2000只,体重为250克以上已交配过的抱卵蟹。

投喂饵料

投喂新奇的鱼、虾、贝等动物性饵料,每天投喂量为总体重的5%至7%,早晨少投(占总投饵量的20%左右),傍晚多投(占总投饵量的70%-80%)。当水温降至10℃时,应停止投饵。

分级饲养

准时检查雌蟹卵巢发育状况,区分质量等级(按卵巢发育程度,可分"含母"、"花蟹"和"膏蟹")进行分级饲养。

调整水质

水深保持在30-60厘米,加大换水量,每天应换水两次,并安装水泵,小潮时和每天早晨4-5点钟,用泵灌入新奇海水。保持充分的溶解氧。

移植水草

水草种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水草覆盖率应保持在60%左右。

适时投放螺蛳

螺蛳既是河蟹优质的动物饲料,又是池塘的“清洁工”,具有净化底层水体水质的作用。第一次投放时间应在清明前后,投放量为150kg-200kg/667m²,7月中旬第二次投放螺蛳,投放量为150kg-200kg/667m²。

饲料管理

饲料投喂以优质颗粒饲料或小杂鱼为主,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促进蜕壳产品胆汁酸和维生素C等,确保第一次蜕壳顺利。蜕壳高峰期应保持池塘环境相对安静,适度减少饲料投喂量。

水质控制

使用生物肥料,适当肥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cm。青苔萌发初期可在青苔藻体聚集处泼洒生石灰,用量为0.15kg/m²,连续泼洒3次,每次间隔3天。还可以通过增加水体中有益菌的浓度,抑制青苔的生长。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蟹池,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保持水体清洁,避免使用药物过多,以免影响河蟹的生长和健康。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高密度养殖膏蟹,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