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黄峰尾蝶(可能是指养殖蝶尾金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放养密度
在幼鱼定型培育之前,采取“初密、中稀、后密”的做法,控制鱼的体形、体貌、体色等性状特征,以提高成品率。具体密度视花色品种要求及水质、水色、鱼的个体大小而定。
水质控制
蝶尾金鱼的色泽及生长速率取决于水质。推行“熟水”养鱼,多添“熟水”少加“清水”,添加地下水一定要通过曝气后使用。水色微绿或淡酱红色,水深10~20厘米,pH值7~8。夏秋水温过高时,采取补水遮阳等措施,控制水温不超过30℃,防止中暑发生烫尾病。
投饵
开口饵料和定型培育之前投喂的饵料一定要用天然活饵,如红虫、水丝蚓等。至9月中下旬育肥阶段,可改投金鱼配合饲料或颗粒饲料。投喂量以喂七成饱为宜,忌池内残剩饵料,投喂次数一般一天2~3次。饲料中要添加少量的维C和维E等微量营养元素。
病害防治
重点防止烫尾病、烂鳃病、原生寄生虫病及青泥苔的危害。同时做好防缺氧、防中暑、防中毒、防鸟、鼠、猫等敌害侵害的工作。
繁殖技术
亲本筛选:选择尾型对称、尾鳍前端接近或到达胸鳍、臀鳍平衡、眼睛完好且对称、色泽鲜艳、丰满润圆、特征明显、身体健康无病无伤的各类花色品种。规格12厘米以上,10月龄当年亲鱼。
繁殖季节:4月20日前后,水温18℃以上,雨水充沛。
配组:1雄3雌一组,雌雄分池饲养,亲鱼池规格10~15平方米,每平方米放鱼20尾左右,产前进行流水刺激,最好是雨水。
人工授精:待亲鱼成熟,按雌雄3∶1比例配组进行人工授精,授精时精液不宜太多或太少,否则均会影响受精率。按照上述操作,受精率可达到80%以上。
采卵与孵化:规格为10~12厘米的亲鱼每组可采卵2~3批次,每次采卵2000~3000粒。采卵水温与亲鱼培育池一致,切忌有温差。用经蒸煮消毒处理过的棕片作鱼巢,每个棕片采卵2000~3000粒,不宜过密。孵化池10~15平方米,每池置放棕片2~3片,孵鱼1万尾左右。孵化池用水要用“老水”,即经培育有一定肥度的水。孵化池水温与产卵水温一致。
养殖环境
水温应控制在24-26℃之间,繁殖期间可提高到28℃左右。
水质应为弱酸性软水,PH值控制在6左右,硬度值保持在2-3之间。每周更换一到两次水,保持水质清洁。
不宜与其他鱼混养,保持水质稳定,避免经常晃动鱼缸和频繁换水。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有效地养殖黄峰尾蝶,提高其成活率和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