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蚕的养殖需要掌握一系列技术要点,以确保蚕儿健康生长和高产茧量。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方法:

认真消毒,防止蚕病

蚕室周围要打扫干净,清除垃圾和杂草。

蚕室用清水洗刷,蚕具放到河塘中清洗后,再放日光下曝晒。

蚕室要刮去一层土,填上新土,四周用石灰浆刷白,蚕具用石灰液浸渍消毒。

上簇采茧后要进行围山消毒,防止病源扩散传播。

严格淘汰病蚕和发育不良的蚕。

分批、合理地选用良种

秋蚕分为早秋、中秋、晚秋三期,总的要求是:多养早秋蚕,养好中秋蚕,看叶养晚秋蚕。

饲养批次要合理,前后批次要隔半个月左右。

选用好养、高产的夏秋品种,如东肥交华合、合成交754等春蚕品种。

加强桑树管理

桑园要及时松土除草,天旱时灌水,保证桑树生长。

合理采叶,一张秋蚕种需要800-1000斤桑叶,不要采叶过多或“剥光头”。

桑叶采、运、贮工作要做好,防止桑叶变质,一般以早晨采叶为主,傍晚采叶为辅,少装快运,贮藏在阴凉和湿润的地方。

养好小蚕,打好基础

在运蚕种时要做好三防:防闷热、防日晒雨淋、防有毒气体。

运回的蚕种要放在温度保持25℃,相对湿度80%的房间里,遇到高温要洒井水降温。

严格控制蚕室内的温湿度,确保蚕儿正常发育。

严格消毒防病因

秋蚕期气温高,湿度大,病原新奇毒力强,需严格消毒,杜绝病源传染机会。

使用各种药剂时,必须严格把握标准,不能流于形式。

一旦发生蚕病,要及时隔离病蚕,防止扩散。

改善叶质

加强肥培管理,桑园虫害防治,重视桑叶的采摘、运输、贮藏。

在用叶前的7~10天,按喷雾器一背包水40斤计算,放入2两尿素(浓度0.5%),1亩地喷2~3次,溶液总量150公斤/亩。

掌握不良的气象环境

高温多湿时,重点是通风排湿,打开门窗,使空气对流,屋面盖湿草,向阳面搭凉棚,勤除沙,多用干燥材料。

高温干燥时,用凉井水补湿,室内及门窗挂湿布,同时要增加给桑回数,添喂水叶。

低温高湿时,要升温排湿,升温后要适当开放门窗,进行换气排湿,多用干燥材料,勤除沙,且减少给桑量。

低温干燥时,室内要加温,并在热源上加水盆,用热水补湿,关闭门窗,但仍需注意换气。

加强饲育管理

精选小蚕用叶,防止桑叶老嫩不一,以免造成蚕儿发育不齐。

稀放饱食,巧吃水叶,做到一蚕三位,五多五不,即日中多吃,夜间不吃;高温干燥天气多吃,低温阴雨天气不吃。

从二龄起每龄添食蚕用氯霉素2次以上,当桑叶叶质较差或蚕儿生长缓慢时,可用一支注射用葡萄糖兑白酒50克喷2.5~5公斤桑叶给蚕儿添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提高秋蚕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