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鱼怎么养殖

大米鱼(通常指稻田养鱼)的养殖方法如下:

准备工作

排干水沟,清除过多淤泥,加固田埂和田坡,维修排灌设施。

使用生石灰对鱼坑和鱼沟进行消毒,每亩用75千克生石灰化开后泼洒。

养殖对象

稻田内养殖的鱼类应以食草性和杂食性为主,如鲤鱼、鲫鱼,还可以搭配鲢鱼、鳙鱼、罗非鱼、泥鳅等。

鱼种放养

放养鱼种的时间因季节和鱼种规格而异。早稻和中稻田应在整田或插秧后放鱼,晚稻田在第一次爬田结束后放鱼。

如果放养10厘米左右的鱼种,则需待秧苗返青后才可放鱼,以免影响浮秧。

饲养管理

定期巡查,观察水栅栏和鱼体活动情况,防止鱼逃跑和设备损坏。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良好,水温在合适范围内。

根据鱼的规格与生活习性,掌握合适的投喂量,保证鱼能摄入足够的营养。

稻田施肥主要是针对水稻,但也要考虑水中的浮游生物,最好使用有机肥,少用化肥,并少量多次施肥。

具体养殖方式

平田式: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沟深30-50厘米,沟的上面宽30-50厘米。中央沟与环沟相通,环沟两端与进、排水口相接。设计养鱼产量为每亩30公斤左右。

垄稻沟鱼式:在稻田四周开挖主沟,沟宽50-100厘米,深70-80厘米。垄上种稻,垄之间挖垄沟。若稻田面积大,可在中央再挖一条主沟。设计养鱼产量为每亩80-100公斤。

田凼式或田池式:在稻田内按面积比例开挖一个“鱼凼”,面积一般为田面面积的8%,深2-2.5米。鱼凼设在田中央或背荫处,不能设在进、排水口及田的死角处。设计养鱼产量为50-60公斤/亩。

宽沟稻田养鱼:在稻田进水口一端开挖宽4米-6米、深1米-1.5米的宽沟,中央设“十”字形中央沟。设计养鱼产量为每亩50公斤以上,但不超过80公斤。

饲料投喂

在环沟中搭建诱饵桌,训练鱼吃食。投喂鲤鱼种颗粒,粗蛋白约34%,每天2次,每次喂食量占鱼体重的4%-5%。

水质管理

根据稻鱼的需要调整水深,从移栽到分蘖应浅层灌溉,分蘖后逐渐增加水深,夏季要定期加水或更换水。

定期使用石灰消毒,每15天放入环沟,用量为10公斤/亩。

病害防治

控制水稻螟虫病和纹枯病,使用杀虫双和井冈霉素等药物。禁止使用有机磷农药。

每7天喂一次诱饵,预防斜管虫病,使用硫酸铜治疗效果良好。

水稻施肥

放置鱼苗后使用碳酸氢铵防止鱼苗氨中毒死亡。每月施尿素4-5千克/亩,复合肥150千克/亩,肥料直接撒到田间。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实现高效的大米鱼养殖,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又获得了额外的经济收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