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的养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陆地建造水池养殖

建造水池:选择海边建造水池,利用地理优势,使用岩礁、石块、混凝土搭建围堰,水池深度约1.5米,水量更换量保持在30%左右。

放人工海参礁:向水池内放人工海参礁石,提供水草、海藻等繁殖场所,材料可以是砖头、瓦片、扇贝笼等,壁板越接近原始状态越好。

海参苗运输: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是将海参苗放入周转箱并喷水,湿法是将海参苗放入帆布桶并加水。

投放海参苗:每10-30平方米的水池可投放300-500头海参苗,密度、水温和水质调控好可提高存活率。

饲养:提供合适的水温和优质饲料,定期检查水质和清理杂物。

海上筱养法

选择海区:选择三面环山、背风流缓、水深5-9米的港湾。

建造网箱:网箱用板材或原木制成,边长4-6米,高度3-4米。

投放苗种:春秋两季,海水温度8-12摄氏度时投放,每公斤约200-400头,成活率95%以上。

饵料和浮泥:在食物和浮泥多的海区,网箱上的食物基本能满足需求,需定期检查网箱并清除敌害。

潮间带沉笼、沉箱养殖

选择海区:选择风浪小、无淡水注入、潮流畅通的内湾。

养殖设施:沉箱、沉笼可以是水泥或钢筋网衣编制,固定于海底。

优点:安全系数高,便于观察和管理,但需不断疏散。

室内控温养殖

设施:养殖池不宜太大,内有固定或多孔的“隐蔽物”,水温保持在10-13度。

苗种规格和放养密度:3-5cm或更大,放养量50-100头/m²。

投饵:日投饵量为体重的1-8%,根据摄食情况调节。

围网养殖

利用自然环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海区,如山东长岛海域,设置围网养殖。

优点:海参生活在接近自然的环境,减少逃逸,便于管理。

多品种混养

混养品种:参虾、参鱼、参贝、参蜇等。

放养数量和规格:根据实际养殖条件确定主导养殖品种和附属品种,达到生态互补。

大菱鲆废排水养殖

利用废排水:利用大菱鲆的废排水养殖海参,节省能源且净化废水。

水温控制:废排水的水温可使刺参常年保持在适宜生长的水环境中。

池塘养殖

建造池塘:依自然海岸条件,用水泥、石块筑坝围池,有自然纳潮和动力提水。

养殖规模:池塘大小不一,从几亩到上百亩不等。

每种养殖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可以提高海参的养殖成活率和产量。建议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和资源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养殖方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