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家庭怎么养殖

养殖鲶鱼的家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选择优良鱼种

保持水质良好,在鱼池消毒完毕放养鱼苗前一周开始培肥水质。

可在水面上种植水浮莲,起到遮阴、防逃及调节水质的作用。

池水须经常更换,一般10~15天须换掉1/3池水。

观察池水水质变化,保持水质以黄绿色为宜。

若发现鱼苗窜出水面,说明池水过肥缺氧,应及时注入新水放掉老水。

在闷热或雷雨天气,要注意勤注新水及时增氧,有条件的还可安装增氧机。

注水达0.9米后可用沼渣作鱼池基肥,每平方米鱼池投放沼渣250克左右。

放养鱼苗应无伤、无病、体健活泼,鱼种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大小尽量一致。

在鱼苗投放时,用1公斤盐用30公斤水稀释后将鱼苗放入盐水中浸泡5分钟方可放苗。

科学投喂饵料

刚孵出的鱼苗完全靠自身的卵黄为营养,2天后卵黄开始慢慢消失,仔鱼能够正常进行水平游动时,便可下塘开口吃食。

鱼苗开口饲料可用熟蛋黄或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生物。

随着鱼体不断长大,可投喂水蚤、蚊幼虫、水蚯蚓、蝇蛆及各种小家鱼苗,或喂些蚕蛹粉、猪血、人工幼苗配合饲料等。

投喂量以下次投饵前池中略有剩饵为宜,避免因投喂不足导致鱼苗间互相残食。

刚运来的鱼苗,抵抗力弱,且规格不一,可先集中在小塘内精养,然后放入大塘饲养。

当鲇鱼苗体长已长到5~7厘米时要抓紧驯食,投喂人工配合饵料,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45%以上。

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个月须调整1次投喂量。

加强繁育管理

鲇鱼繁殖盛期在3~5月间,选择成熟度良好的雌、雄种鱼进行繁殖。

雌鱼腹部膨大且柔软,生殖孔圆形红肿,肛门不凹入,用手指轻压腹部会有淡黄色卵粒排出。

雄鱼体型瘦长,下腹部较平坦,生殖孔狭小长,胸鳍通常较同体长雌鱼大,用手指轻压,成熟鱼会排出少量的白色精液。

采卵前先用手触摸,检视雌鱼腹部柔软度并轻轻挤压,如有卵粒产出,即以干导法进行采卵。

倒入已准备好的精子悬浮液,用羽毛搅拌,并加入干净的水将多余的精子洗去,数次后即完成授精。

受精卵起初不具黏性,约20分钟后开始具有黏性,应在未具黏性前将受精卵撒布于附卵片。

强化疫病防控

病毒性烂鳍病:可用1万单位漂白粉药液全池泼洒。

寄生虫病:可用0.4万单位晶体敌百虫或0.6~0.7万单位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

肠炎病:坚持不喂霉烂变质饲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0.05%~0.1%鲜蒜汁,并在每100公斤饲料中加土霉素粉20~100克,连喂5~7天。

黑体病:保持水质清洁,不使用未经发酵的肥料。用五倍子每立方米2~4克,每升30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隔天1次,泼洒2~3次即可。

气泡病:病鱼浮于水面,腹部朝天,腹内有一气泡,不能下沉。主要由于池中施放过多未发酵的有机肥料,或池中水质老化,水中蓝、绿藻类过多,在强光下使水中气体过于饱和,鱼误食气泡所致。池水透明度过小时,不宜放鱼苗;发病后迅速注入新水,并投以充足的活饵料,可使部分鱼苗排出气泡,恢复正常;每水深1米,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