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红鸡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要点:
适时饮水和开食
雏鸡入舍后1~2小时即可给以饮水,初饮时可在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电解质多维,以增强鸡的体质,缓解应激,便于胎粪排出。水温一般要接近舍温(16~20℃)。
雏鸡一般在出壳24小时后开食,最初时可喂给碎米,3日龄后改喂全价颗粒料。
控制好鸡舍内的小气候
舍内温度的控制,在育雏期最为重要。具体要求是:0~1周龄为33~31℃;2~3周龄为30~25℃;4周龄后25~20℃。
舍内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雏鸡出壳后第1周内,每天需要20~23小时的光照;第2周以后,每天光照可减至13小时,以后可逐步采用自然光照。一般灯泡距地面为2米,每平方米1.5~2瓦即可。
舍内饲养密度要适宜
每平方米放养的适宜密度:10日龄40~50只,20日龄40只,30日龄30只,60日龄15只,90日龄10只,120日龄8只。
青年期的饲养
青年鸡要公母分栏饲养,这样便于管理和减少饲料消耗。
小公鸡的饲养:小公鸡一般在100~120日龄其体重可达0.8~1.2公斤,即可上市。为使小公鸡按时达到商品化体重要求,在饲养上要求喂给全价配合饲料,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饲喂,增大采食量。适当放牧锻炼,有条件的农户,可进行放牧,让小公鸡能够吃到一些活食和青绿饲料,并充分活动,使鸡肉达到味美、细嫩的要求。
母鸡青年期的饲养:母鸡在青年期要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确保其健康生长,为后续产蛋做准备。
简易鸡舍的搭建与管理
自贡市大安区的草鸡养殖以简易鸡舍圈养为主,鸡舍长70 m,宽12m,用楠竹搭建框架,顶棚盖石棉瓦,地面不作硬化铺稻壳,棚两侧安装可升降卷帘和临时农膜。这种简易鸡舍既保温又通风,既节约建设成本又便于以后土地复耕,在本区产业扶贫中得到广泛推广。
温度管理
在适宜温度下鸡体的抗病力强,饲料转化率高,料肉比低。通过防暑降温、保温和通风等措施,尽量使鸡舍温度接近适宜温度。
适宜温度范围:第一周0~3 d,35~33 ℃,4~7 d,33~31℃;第二周31~29 ℃;第三周29~27 ℃;第四周27~25 ℃;第五、六周25~23 ℃;第七、八周23~21 ℃;第九周后以21~19 ℃为宜。夏季靠适温范围下限,冬季靠适温范围上限。
湿度管理
湿度范围:控制好湿度有利于鸡群生长发育。育雏期(0~20d)湿度控制在65%~70%为宜。育成期(21 d至上市销售)在55%~60%为宜。
湿度调节:湿度过低时,灰尘飞扬,易引起呼吸道病或成鸡啄毛现象,一定要多喷雾消毒,减少灰尘(此现象一般出现在夏秋季)。湿度过高时,农膜上有水珠或垫料结块,可更换结块垫料和对鸡舍进行加温,将规定的温度提高2~3℃,再打开农膜通风(此现象一般出现在冬季)。
通过以上这些技术要点,可以有效地养殖草原红鸡,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