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繁殖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自然交配
特点:自然交配是在鹅的交配过程中没有人工干预,鹅有水上交配的习性,其受精率比陆上交配高。掌握鹅的下水规律,使鹅能得到交配的机会,是提高受精率的关键。种鹅饲养场必须具备清洁的游水场地,或者种鹅应饲养在水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如浅河、池塘或水池等地。单群饲养的公鹅应在多数母鹅产蛋后放入配种,并适当延长配种间隔时间(每羽母鹅每隔5天配种一次为宜),以提高配种质量,减少公鹅饲养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求种鹅每天有规律地下水3~4次。第一次下水交配在早上,从栏舍内放出后即将鹅赶入水中,早上公母鹅的性欲旺盛,要求交配者较多,应注意观察鹅群的交配情况,防止公鹅因争配打架影响受精率。第二次下水时间在放牧后2~3小时,可把鹅群赶至水边让其自由水上交配。第三次在下午放牧前,方法如第一次。第四次可在入圈前让鹅自由下水。舍饲主要抓好早晚两次配种。配种环境的好坏对受精率有一定影响,在设计水面运动场时面积不宜过大,过大因鹅群分散,配种机会少;过小,鹅群又过于集中,致使公鹅相互争配而影响受精率。
人工授精
特点:人工授精是在人为控制下进行,可以提高受精率,尤其适合在农家散养及小群饲养情况下进行。具体方法是:在水面或地面,捉住母鹅的两腿或两翅膀,轻轻摇动其身躯,引诱公鹅性欲,让公鹅踏上母鹅的背部时,一手托住母鹅,另一手把母鹅尾羽向上提起让其交配,其他公鹅看到就会主动爬跨配种了。每5~6天进行一次,可以收到良好的配种效果。
人工辅助交配
特点:为了克服公母鹅体躯大小悬殊和行动笨拙而造成的配种失败,以及进行人为诱情提高公鹅性欲的需要,推行人工辅助交配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措施。具体方法是在水面或地面,捉住母鹅的两腿或两翅膀,轻轻摇动其身躯,引诱公鹅性欲,让公鹅踏上母鹅的背部时,一手托住母鹅,另一手把母鹅尾羽向上提起让其交配,其他公鹅看到就会主动爬跨配种了。每5~6天进行一次,可以收到良好的配种效果。
选择种鹅
特点:选择种鹅时,要选择身体健壮、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标准、毛色纯、头大脸宽、双眼亮而有神、喙长并且钝、颈长而粗、胸深而厚、腹部平整、背部宽长、腿粗而有力、两腿间距较大、叫声洪亮、阴茎发育良好、性欲旺盛、精液品质良好的公鹅和母鹅。种鹅的繁殖性能的高低与种鹅的外貌、体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产上,要根据种鹅的外貌特征、生产记录以及系谱来选择适合本场生产条件的种鹅。
合理安排公母比例
特点:公母比例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种鹅的受精率以及孵化成绩。一般鹅喜欢一公配一母,但经过长期的驯化后,公鹅习惯与一定数量的母鹅交配。在安排公母比例时要根据品种、年龄、环境条件以及体质强弱等多种因素来确定,按照鹅的品种分配公母比例,一般为大型种公鹅少配母鹅,小型种公鹅可以适当多配,大种鹅的公母比例为1:(5~6),小种鹅的公母比例为1:(7~8)为宜;根据产蛋季节来确定,产蛋前的公母鹅比例为1:6,产蛋期为1:(7~8),产蛋率明显下降后,公母比例的搭配可以调整为1:10。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鹅的繁殖,提高繁殖率和种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