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中青苔的养殖方法如下:
控制水位和水温
青苔在水温5度时开始繁殖生长,早期如毛发般附着在池底,颜色浅绿逐渐变为深绿。天气晴好,光照强,透明度高,水温在10—15度时,青苔就会大量繁殖。因此,适当加深水位,有风时利于漂浮于水面的青苔飘至下风口,人工捞出大部分青苔。
使用除苔剂
在早春时节,提前使用除苔剂进行预防。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饲料,确保螃蟹、龙虾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其抵抗力。定期加新的水源,增加水体的溶氧量,抑制青苔的生长。提前的肥水,提高水体肥度抑制青苔的繁殖。
生态处理方法
使用腐殖酸钠和矿源黄腐酸钾遮光,继续断绝青苔繁殖的条件。这两种物质见水后,一个是黑色,一个是黄色。让水体浓度很高,阳光根本无法照射塘口底部,青苔自然慢慢死掉。使用芽孢杆菌分解抑制,高含量的芽孢杆菌能够有效的抑制,分解青苔,最主要是芽孢杆菌会在水体发凉的繁殖,会和青苔争夺水体营养,青苔慢慢发黄死掉。
物理处理方法
人工捞除:在青苔较多区域多撒,建议在晴天使用,死亡后立即捞除青苔,随后注意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解毒,2天后再次培水培藻。
源头控制
冬季排干池水,进行清淤、翻晒和冰冻,并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小龙虾池底要做平整,不生泥块、清除杂质、杂草,减少青苔附着生长的机会。在养殖的前期可视水色变化情况,追加施肥或换水来调节池水,使池内藻类的繁殖达到一定密度,从而抑制青苔的生长萌发。
光照管理
青苔在阴暗的地方无法生长,阻断光照也是预防青苔的思路之一。例如,使用腐殖酸钠以后,池水会变成酱油色,视水质差异效果能持续3-15天不等。在这段时间内,正好留给我们肥水培藻的空间。
合理施肥
选择合适的肥料,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合理施肥,根据虾塘的水质、天气、季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施肥宜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每次施肥量应根据虾塘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为了确保肥水效果,可在施肥后适当使用增氧设备,提高水体溶氧量。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青苔的生长,保障养殖池塘的生态平衡和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