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蛆的食用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场地准备
需要一个大小适宜的蝇笼,以及一个长10厘米的斜坡平台作为育蛆平台。
育蛆
准备适量的粪料,将其发酵后,早上放在蝇笼中,晚上取出放在育蛆平台上。蝇卵在25℃的环境中,8~12小时就可以孵出蛆虫,可以根据情况向粪层喷水。
配制培养基
将鸡粪30%,小麦鼓70%或全部鸡粪、猪粪混合后加水配制成含水量在60%左右的培养基。将配好的培养基盛于蝇蛆培养盘中,厚度约为3-5厘米,然后按每5千克培养基接种蝇卵4克的比例接种。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到22-25℃的培养室内培养。
蝇蛆分离
蝇卵在培养室内经过8~12小时就能孵化成蛆,经5-6天就可成蛹。收获方法是:利用蝇蛆避光性的特点,将培养基置于强光之下,蛆便会钻到培养基底层,这时除掉上部培养基,剩余的培养基倒入纱布筛内,在水中反复漂洗,即可得到干净的蝇蛆。
养殖管理
蝇蛆的饲料来源较广,不同蛆料的成本有所高低,可以合理选择。麦鼓营养成分较高,价格也稍高,一般用来繁殖蝇种。价格低廉的酒糟、豆渣等可用来作商品蛆的饲料。如用麦鼓作饲料,一般1千克麦鼓可生产0.5千克蝇蛆。麦鼓使用时需加水拌匀,干湿度以用手捏出水,触碰即散为宜(含水量45%-65%)。如果用酒糟、豆渣等半干湿料,使用时不必加水即可培养。
温度与湿度控制
蝇蛆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理想的温度范围是20°C至30°C,而湿度应保持在60%至80%。稳定的温湿度环境有助于蝇蛆的快速繁殖。
养殖环境的清洁与卫生
及时清理残骸和死亡蝇蛆,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此外,避免污染和臭味的产生,有助于维护蝇蛆的健康生长环境。
运输与储存
活体蝇蛆通常采用装袋冷冻的方式进行运输,以保持其新鲜度和活力。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蝇蛆的食用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清洁卫生的养殖环境,是提高蝇蛆养殖成功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