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蚕的养殖需要掌握以下关键技术:
桑园管理
限时限量施肥:杂交桑一般要求每养一次蚕即应施一次肥。饲养晚秋蚕前,桑树要在9月底施完肥,亩施尿素7.5~10公斤或复合肥20公斤。如果施肥过迟,容易导致后期萌发嫩叶过多,更易遭霜害。
及时打顶:在10月中旬左右,及时给桑树打顶,控制顶端生长,促使顶上叶片加厚老熟。这样处理,顶叶既可经风霜,又可以喂大蚕,减少浪费。
养蚕措施
加温添湿:由于晚秋天气凉爽,大气的温湿度达不到养蚕的需求,故必须加温添湿,以满足蚕儿生长的需要。加温的方法可以用木炭、电炉,但必须注意,温度过高时要及时开窗通风降温。另外,千万不能用茶枯饼或樟树枝等作为加温材料,否则将会导致蚕儿中毒死亡。
严格消毒:要建立建全严格的消毒制度。养蚕前蚕具蚕网都要在太阳下晒1~2天,然后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浸出液对蚕室、蚕具、蚕网进行严格消毒,并在对蚕室进行消毒后密闭半小时以上。在养蚕过程中,除了要按程序使用小蚕防病1号和大蚕防病1号外,还要求从二龄起每龄添食蚕用氯霉素2次以上。当桑叶叶质较差或蚕儿生长缓慢时,可用一支注射用葡萄糖兑白酒50克喷2.5~5公斤桑叶给蚕儿添食,间隔时间以每2天添食1次为宜。
搞好台育或匾育:晚秋蚕一般应以台育或匾育为主。千万不能育地蚕,因晚秋地下气温低,育地蚕会使蚕儿生长发育减慢,延长蚕儿上簇时间。
准备好蚕用激素:蚕用激素一般有脱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两种。
调节蚕室小气候
调节温度和湿度:1-2龄蚕温度要保持在27-28度,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以后每增加1龄,温度下降1度,湿度降低5%,到5龄蚕时温度应保持在24-25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
注意通风换气:特别是大蚕期更要注意蚕室通风。
精心饲养
适时收蚁:蚕种拿回立即倒出平铺在垫纸的蚕簸内,其上盖蚕簸遮光,次日天亮揭开盖簸,使蚕卵感光孵化。待大量蚁蚕孵出时其收好,消毒蚁体后即可喂桑叶。
严格消毒:饲养前半月将蚕室打扫干净,蚕具洗净晒干;蚕室地面刮去一层表土填上新土,用20%的石灰浆粉刷墙壁,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喷洒蚕室地面、墙壁和蚕具,关闭门窗保持湿润状态,使其阴干。在饲养过程中,用漂白粉和清洁水兑成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小蚕期用新毛巾沾取澄清液将桑叶两面轻轻擦一遍后饲喂,大蚕期在晴天中午用澄清液湿叶后饲喂,以防蚕子食下病原物。对蚁蚕和各龄起蚕、盛食期蚕各使用一次防僵粉,防止僵病发生。每次除沙后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喷洒地面和墙壁四周,进行补湿流水线,以杜绝蚕病传染的途径。
实行“联户”饲养:受高温干旱桑园地土层深厚不同,保水保肥能力不同的影响,桑树长势有所不同,蚕农可根据饲养量就近协商调剂大蚕用叶,采“百家桑”喂“一家蚕”,做到种叶平衡,良桑饱食。
入户宣传指导:根据未来15天的天气趋势情况,蚕业技术人员通过入户宣传指导、微信、短信等传递方式告知蚕农,在大蚕低温天气特别是当室温在22℃以下时要采取蚕室四周挂塑料薄膜等措施保温,利用地火笼、火盆、红外线灯泡等多种升温设施进行升温,提高蚕室温度,确保达到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