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对于疾病控制和生物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消毒方法和相关建议:
喷雾消毒法
适用于鸡舍内环境、场区外环境、车辆等。
需要准确把握消毒液的浓度,保证用量并彻底喷雾到各处,不留死角,均匀喷雾。
熏蒸消毒法
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适用于种蛋消毒和空舍消毒。
能够将药物均匀分布到密闭空间的各个角落,消毒全面彻底,省时省力。
车辆消毒
养殖场入口处和出口处应设置车辆消毒通道和人员消毒通道。
车辆消毒可以采用感应式喷淋消毒通道(对车身、轮胎等部位),同时设置车辆消毒池(主要对轮胎)进行消毒。
人员和随行物品消毒
所有需要进出养殖场的人员(访客、来宾、工作人员等)必须走人员消毒通道,对衣物、鞋帽、手套和随行物品等进行消毒。
进入养殖场最好更换上养殖场准备的备用工作服、鞋帽和手套等。
严格的人员消毒通道一般采用超声波喷雾消毒配合短波紫外线消毒通道,通道内还要设置更换鞋帽和给鞋消毒的设施。
场地和圈舍消毒
对场地、圈舍进行及时、彻底的消毒能够杀灭畜禽体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畜禽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一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饮水消毒
用漂白粉按每公斤饮水用3~5毫克或用0.025%的百毒杀溶液消毒,每周1次。
死猪和粪便处理
死于传染病的猪宜远离猪场深埋或焚烧,死于非传染病的猪宜高温处理,猪粪应堆积发酵或入化粪池。
消毒剂的选用
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方法,合理运用。
选择对养殖动物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毒性低的药物。
不同种类消毒剂不能混合使用,避免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定期评估消毒效果
养殖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消毒计划,并保留完善的消毒记录。
定期进行消毒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消毒策略。
其他注意事项
消毒前应彻底清除栏舍内的尸体、粪、尿、残料等垃圾,清洁墙面、顶棚、水管等处尘埃等。
充分了解本场疫病流行情况与病原体的特征,选择针对性强的消毒剂。
保证消毒药有效接触消毒表面,并维持尽可能长的作用时间。
定期轮换不同性质的消毒剂,避免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通过以上方法和建议,养殖场可以有效地进行消毒工作,保障畜禽健康和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