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养殖中,打氧是保证水生生物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打氧方法及其设备:
生物增氧
培养藻类:通过种植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投放生物载体:使用生物载体如塑料球、网片等,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环境,增加好氧微生物的数量,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氧气的产生。需定期清洗和维护,避免滋生有害微生物。
化学增氧
使用化学增氧剂:如过氧碳酸钠、过氧酰胺、过氧化钙、过氧化氢和过氧二硫铵等,这些化学物质与水反应能迅速生成氧气,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需注意控制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机械增氧
叶轮式增氧机:通过电动机驱动叶轮旋转,搅动水体形成水花,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溶解氧含量。
水车式增氧机:利用水车原理,通过水流驱动叶片旋转,搅动水体,增加氧气溶解。
射流式增氧机:通过喷射水流,将空气中的氧气带入水中,提高溶解氧含量。
微孔增氧机:通过在池塘底部设置微孔,利用鼓风机将空气通过微孔注入水中,实现均匀供氧。
其他辅助方法
增氧机的使用原则: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次日清晨开机,连绵阴雨半夜开机,傍晚和阴雨天中午不开机。
使用气泵:适用于小型水族箱或家庭水景,通过气泵向水中注入氧气,简单方便。
定期换水:通过换水引入含氧新水,提升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带走有害物质。
建议
根据养殖种类和密度选择合适的增氧方式:例如,高密度养殖需要稳定且持续的氧气供应,可优先考虑机械增氧或集中供氧方式;对于小型水族箱,生物增氧和化学增氧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合理使用增氧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增氧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增氧效果不佳。
注意环境因素:增氧效果受到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增氧时间和方式。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