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的人工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原料准备
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
菌种制作
使用菌蕾作材料进行组织分离,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纯母种,然后扩制成原种和栽培种。
栽培方式
箱栽:使用废木箱作栽培容器,在箱底铺上腐殖质土和竹段、木段等,接入菌种后覆盖肥土。
床栽:在室外选择背风、有坡度的田块,进行土壤改良后播种,覆土保湿。
露天竹林地栽培:在野外竹园内直接播种菌丝和土壤,覆土厚度与出蕾快慢和子实体生长有关。
环境控制
子实体发生的适温为23~26℃,栽培场地空气相对湿度需保持在85%以上,特别是在菌蕾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
冬季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相对湿度70%~90%。
管理
接种后需覆土3~5cm,保持覆土湿润和栽培场地空气潮湿,及时补土。
定期喷水保湿,特别是在干燥季节,每天喷水3~4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
每天开窗通气1~2次,每次30分钟,防止菌丝缺氧。
采收
采收后洗净孢子,剔除菌托和泥土,晒干或烘干成商品。色白、体大、无虫蛀者为上品。
其他
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人畜践踏和杂菌污染,及时检查并补土,确保竹荪正常生长。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竹荪的人工养殖。选择合适的原料和栽培方式,控制好环境条件,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竹荪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