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参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地整地
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最好选择气候冷凉、空气湿润、降水充足的山区或半山区环境,土壤以腐殖层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渗水力强的新垦山林地为佳,pH值在4.5~5.8之间。
清理场地,包括砍倒小杂树、刨出树根、割净杂草,并用火烧掉树枝、柴草等,以增施钾、磷肥。
整地时,将腐殖质层翻起扣放,打细土块,拣出石块、树根及害虫,然后进行第二次翻地,确保树根清理干净。
土壤消毒
播前每平方米用50%敌菌灵7g进行土壤消毒,以防止病虫害。
作畦
根据地势选择适宜的畦向,作畦高度15—33cm,宽度1.2—1.8m,长度随地势而定,一般为20—50m,畦间留1—2.7m作业道,以便作业和通风透光。
移栽
选择长脖长白山人参苗或收获商品时二马牙园参,要求体形自然、根茎相对稍长、无病参作为种栽。
栽植时,在栽植地横山开沟,立栽,分枝摆放自然,株距3~4cm,行距25~30cm,覆土深度为5~6cm,并覆盖青草及树叶。
管理
光照:林下参生长5年后,需足够的光照,应及时调整林木郁闭度,在每年夏、秋两季注意林间观察,发现郁闭度过大的地方,需在冬季清理树冠,调整郁闭度在0.6~0.7。
掐花:在5月中、下旬长白山人参未开花前将花蕾掐掉,以减少养分消耗增加根重。
除草:播种后一、二年内,春季应把超过人参株高的杂草用刀割掉。
排水:雨季应注意田间检查,防止水土流失,并疏通好排水沟。
看护:播种后的林下参地要采取封林措施,严禁人、畜危害,特别是进入生长十年后的林下参,要加强看护。
病虫鼠害防治
一般情况下不打药防治,但在大面积发生病虫害时也要进行适当药剂防治,防治方法同园参。
采收处理
采收后的保鲜参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持其新鲜度和营养成分。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鲜参,获得高质量的人参产品。